中計被調動走,只能說明自身的戰術頭腦比不上人家。
李海的話是沒錯的,但是他的表達方式太過直接了,那一番話和指著蔚藍的鼻子說你小子注點意別亂飛拖我后腿,對,是我說的,你的實際作戰水平是不合格的……
這對心氣極高的蔚藍來說,簡直就是人身攻擊!
若不是接下來的任務非常重要,蔚藍估計當場就發火了。
兩個機組登機后,滑行到起飛位置等待起飛指令。塔臺這邊要接到地面引導分隊的消息才能下達起飛指令。
地面引導分隊要確定“地鼠”的位置,這個過程可能只需要一個小時,可能需要兩個小時、三個小時。
當然,地面引導分隊早已經抵達任務區域,他們正在偵察目標。因為某些因素,地面引導分隊沒有辦法第二次進入任務區域,也就是說,這一次進入如果找不到目標,那么空中打擊分隊這邊的任務就無從談起。
因此說這一次攻擊任務是特殊的。
李海用膝板查看著航圖和衛星云圖。膝板是綁在左大腿上的,低頭就看到,操作很方便。但是這玩意兒實際上就是平板,離開地面就只能當做查看工具來使用。
在右腿上是北斗系統終端,比平板要厚許多,尺寸相當,但是這個東西是有網絡的,能夠持續不斷地接受北斗衛星系統傳輸過來的信息,并且能夠進行語音、文字的交流。
這就是李海協助謝中校他們執行任務時使用的北斗系統終端。
蘇-30MK2的火控系統早些年已經被我們的軍工人員破解了,可以使用國產彈藥,但是,通訊系統依然無法接入新的數據網絡,比如北斗系統。
不僅是蘇-30MK2,許多較早時期生產的國產戰機也無法接入北斗系統網絡。
李海要通過北斗系統與地面引導分隊進行信息上的交互,主要是接收地面引導分隊發來的目標信息。為了不暴露地面引導分隊的行蹤,整個過程要盡量使用北斗系統進行聯絡。
“你們在天上的,一腳油門就回來了,他們在地面的要爬山涉水很艱難,所以你們要多照顧地面引導分隊的情況。他們是執行目標引導任務,不是自殺任務。”
吳光偉的原話是這樣的,提醒空中打擊分隊盡量照顧地面引導分隊的情況。
李海和謝中校他們執行過任務,知道地面作戰分隊的艱辛,對吳光偉的話深信不疑。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此時李海還沒有和地面引導分隊建立聯系,他的北斗系統終端處于空閑狀態。
后艙的黨為民則在反復檢查所攜彈藥的狀況。
四枚攜帶了鉆地彈頭的LS-6精確攻擊彈藥,兩枚KD-83空地導彈,四枚PL-12中距空空導彈,外加滿倉的30毫米航炮炮彈,以及6噸燃油。
這是17號蘇-30MK2的此次飛行的所有負重。
武器控制系統線路和掛架出現故障,導致17號蘇-30MK2在上一次大演練期間出現了已通電激活彈藥無法脫離掛架的險情,李海最終成功迫降,后來這架飛機送到了沈霍伊進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