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開始掉頭,就在轉彎的時候,他看到雷達顯示屏上一個微弱的信號一閃而過。
“老黨,你看到了名字?”
黨為民也注意到了,他的任務就是在前艙飛行員駕駛戰機的時候,替前艙飛行員分擔其他工作,戰術屏顯和雷達探測信息都是關注的重點。
黨為民說,“應該是凹地帶西側低空,航向無法判斷,但是從信號閃爍體現出來的位置看,距離僚機攻擊航線很近。”
“他們可能有危險。”
李海莫名其妙的心慌起來,來不及向前線追捕報告了,迅速打開加力油門推到底急轉彎朝林小童他們的方向飛去。
黨為民迅速呼叫前線指揮部,“大嶺,幺拐捕捉到可疑信號,正在趕往,完畢!”
“大嶺收到,隨時報告,完畢!”
那個微弱的信號一閃即逝,速度快到機載雷達根本來不及獲取它的方位參數,李海和黨為民只能依靠經驗和對航圖以及當地地形地貌的熟悉做出判斷。
最壞的一種情況是:那是一架戰斗機,而且一直埋伏在附近低空,此時正在向林小童和蔚藍發起尾隨攻擊!
因此,黨為民向前指報告了之后,馬上超越前指直接呼叫林小童和蔚藍,“洞幺洞兩!你們附近有可疑目標,請注意觀察,完畢!”
林小童正在攻擊車隊,聽到驟然而來的報警,他沒有慌亂,注意力依然里當前的攻擊上,他的后艙飛行員迅速對四周保持觀察。
在他后面準備跟進的蔚藍卻是面臨著選擇:是繼續跟進攻擊還是脫離攻擊航線對空警戒?
這是一個問題。
蔚藍缺乏實戰經驗的弱點此時暴露了出來,他出現了遲疑。
千不該萬不該,唯獨不該出現遲疑。
無論是繼續對車隊進行攻擊,還是脫離攻擊航線對空警戒,只要動作夠干脆利落,都是正確選擇。
空中作戰最忌諱的是猶豫不決,而且,李海發現的可疑目標已經潛伏多時,在李海對“地鼠”地下工事進行攻擊的時候,他就藏在不遠處的山嶺里。
之所以沒有向李海發起偷襲,是因為它發現李海的戰術水平和戰場意識非常高,它找不到空當。
況且當時林小童和蔚藍就在李海兩翼掩護著。
這是一架黑色涂裝、無任何標識的米格-35戰斗機,基于米-29KUB研制而來的“超級支點”,單座型,發動機推力更大,機載雷達性能更好,載油量更多,航電系統更先進。
是具備獨立作戰的第四代半戰機。
即與我們的殲-10C同屬一個級別,即三代半戰機,但綜合作戰能力比不上我們的殲-10C。
但是,因為米格-29K\KUB是艦載戰斗機,沒錯,當初蘇聯搞艦載戰斗機項目的時候,米格-29和蘇-27展開競爭,最終蘇-27勝出,但沒卵用,因為蘇聯解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