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為民道,“易總工,你讓我們先喘口氣好不啦,急也不急這一時。”
“對對對,回去再說回去再說。”易小易就請他們上車離開外場。
殲-15S有自己的獨立機庫,試飛團隊的技術人員們馬上下載飛行參數等數據,就在獨立機庫里分析起來。
等李海和黨為民卸掉了飛行裝具開始吃簡餐的時候,易小易才拿出本子來擺出隨時記錄的樣子。
李海吃了個半飽后,道,“機動性比單座的差一些,但沒差很多,新一代飛控很好用,開起來比單座的舒服。”
“好像雷達反射面積小了一些?那個喬杜里沒發現我們。”黨為民說。
易小易說,“和涂裝有關,這架飛機用的涂裝是和四代機的一模一樣的,有吸收雷達波的功能。”
等他們吃完了飯,易小易拉著他們去了獨立機庫,從頭到尾詳細了解了起來。
李海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易總工,如果這是一架教練機,那么我認為以現在的性能是完全足夠了的。但是如果同時作為一款艦載戰斗轟炸機的話,對海對地打擊方面的性能還需要加強。”
“這具雷達是制空雷達,對海作戰性能并不出色,在瓦罕走廊飛的時候,我發現對地掃描時的延遲過高,嚴重制約了打擊能力。其次是火控通道,十三個掛架只有四個掛架是對海對地彈藥通道,太少了。”
易小易說,“這方面我們考慮到了,部隊催得急,先交付一批解決教練問題,后續再針對這些性能進行改進出專業的戰斗轟炸型號。關鍵還是機載雷達,我們也在等雷達研制單位的消息。”
事實證明李海是有當試飛員的潛質的,他對指定戰機未來應當具備的作戰性能有很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李海和黨為民這個機組幾乎每天都要進行至少一個起落的飛行,根據試飛計劃完成了高原試飛項目。這架殲-15S原型機也很給力,整個試飛過程中沒有出現機械故障。
時間進入了2019年,內外形勢發生了變化,隨著軍改的全面實施,部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具體到李海、黨為民這些一線指戰員身上,變化就更大了。
一場大雪之后,李海和黨為民在宿舍里對著放在書桌上的兩份調令大眼瞪小眼,此時已經是他們進駐高原試飛的第六十天了。
一份調令的內容是命令黨為民歸建飛鯊集訓大隊,回到少年班繼續接受艦載戰斗機飛行訓練。
另一份調令則是把李海調到了南艦第11護衛艦大隊。
李海抓起調令就要撕掉,黨為民死命攔著,“冷靜!冷靜!冷靜啊!就算撕掉,該去還得去。”
瞪著眼看黨為民,李海恨恨地撒手,發其脾氣來,“這算什么,發配嗎,我哪做錯了?不分青紅皂白,欺負老實人,他娘的!”
黨為民連忙把調令收起來,說,“先冷靜一下,上級肯定有上級的考慮。再說了,從長遠看,這不是壞事。”
冷哼了一下,李海沒好氣地說,“你可以歸建了當然冷靜,我沒法冷靜!”
“那也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