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世界在離開之時,沈逸都留了一個智能生命。
留在這個已經步入海城紀元世界的,正是契武。
嚴格意義上來說,契武,才是沈逸擁有的第一位人工智能,而丁香也只是第二位。
“已經過去好些年了。”沈逸看著下方正卷起的風浪的大海,感嘆道,“卻好像只是在昨天一樣,我果然已經失去了普通人的時間觀念,這些年里,這里發展的如何?”
留有人工智能的好處,就在這里。
隨時回來,隨時能夠知曉整個世界的變化。
“冰河世紀已經開始了,這十年來,整個世界的氣溫持續下降,但與此同時,兩極冰川面積也在不斷蔓延,人類正在那里建造數量龐大的人造田園......”丁香挑選著重點,講述著這個世界在這十年內的變化。
雖然有十幾億人從那樣巨大的天災之中活了下來,但是很顯然,天災徹底改變了幸存者的生活。
最開始的時候,食物短缺幾乎是所有人類共同面臨的困難。
尤其一些來不及儲存足夠糧食的海城。
由此而引發的利益沖突,幾乎要斷絕整個世界在災難之后,齊心協力的場面。
最終,還是契武以及協議的存在,迫使海城聯邦進行了一次徹徹底底的改革。
以達到利益平衡的分配。
沈逸對此并不意外,在步入海城紀元,也就是災難后時代初期的時候,艱苦的條件只會讓人們走向兩條道路,要么團結一心,要么四分五裂。
平心而論,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然而,泛人理守護協會的存在,卻給整個文明的秩序,添加了最大的保障。
在初期的危機之后,人們也開始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在這個災難后的世界內,存活下來。
建立海船、無土種植、捕抓海洋生物,以及分配糧食,節約糧食的政策......
在一系列的手段之下,短短三年時間,就基本解決了幸存者的食物危機。
再這之后。
就是進一步的擴大生產,以及逐步的恢復商業、交通、娛樂等等各種社會不可或缺的成分。
海上列車,也已經初步建立起來,正在幾個極其重要的海城樞紐之間晝夜不停的運行。
至于說北極圈冰川上的田地,那是最近兩年才開始的,通過建立隔溫屏障、人工太陽等等科技手段,在南北極的冰川上面,建立了一個個實驗用田。
那里,據說已經是整個世界最讓人向往的地方。
已經有計劃在那里建造真正的城市。
“聽起來,也算是走向正規了。”沈逸聽完了丁香的解說,只是簡單的評價了一句,并沒有什么意外的地方。
畢竟,他們離開也只有短短十年的時間。
而在聽著丁香的講述的同時,他也用自己的眼睛,大致的看了一下一些海城之中的人們的生活狀態。
很苦。
食物仍然保持著按人數供給的數量,若不是食物的味道還不錯,僅此一項,對于這個世界的人們而言就是難以接受的聚變,畢竟,在此之前,食物可是他們的生活之中最大的享受。
而除了食物,還有生活的物資。
想要盡情的挑選美麗的衣服是不可能的,為了提高生產率,減少生產成本,可供選擇的衣服式樣也就是那么十來種。
至于說住,那更是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