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疑會給這個世界本來就岌岌可危的秩序,帶來巨大的挑戰。
甚至,包括了安樂死的相關法律,都已經寬松到了一定的地步。
基本上只要本人以及直系親屬愿意,就能夠選擇以死亡的方式,永遠離開這個世界。
從環境,到氛圍,再到制度......
這個世界,這個文明,已經到處充斥著黃昏的暮氣,這不是一個被殺死的世界,更像是一個自然走向滅絕的文明。
里德找了一個機會,帶著自己收集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判斷,返回到了神國中。
雖然說所有人都已經看見了里德的精力。
但是,他帶來的信息,無疑更能夠直觀的了解這個世界。
在里德展現完了自己收集的信息之后,大殿內陷入了很長時間的沉默。
人們只是在感嘆。
原來,世界末日并非只有無法抵抗的災難。
還有死寂的人心。
很多人其實都有了和里德最初時候差不多的想法。
一個已經接受了滅絕,接受了自己的錯誤,甚至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勇氣,失去了動力的文明,究竟有沒有拯救的必要,還是看著他們,在自己的錯誤之中一點點走向滅絕。
這個答案,只有沈逸能夠回答。
“我曾經說過。”沈逸平緩的聲音在大殿之中回蕩,“有一些文明,難以被拯救,只能夠保留最低的數目火種,給自己留下最后一線生機,但這句話,其實還有后半部分,這樣的文明,終究是我等人類的不幸。”
每一個人都在認真的聽著,思索著,試圖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其實并不難理解。
泛人理守護協會,之所以守護人理,為的終究是多次元宇宙之中,整個人類種族的未來,為的也是他們每個人對自身的種族的認同。
但是,這種即便拯救了人理,也難以維持未來的人類文明,對于協會而言,終究是一種不幸。
協會的使命,是建立在身為人類的同理之心上的。
“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有人問道。
“很簡單。”沈逸說道,“嘗試去改變,去挖掘這樣的文明之中仍然可能存在的希望之火,若是失敗,便接受這種結果。”
這樣的問題,如果放在沈逸第一次拯救世界之后,或許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那個時候的他,會冷漠的說出放棄這樣的話。
但是,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一場又一場的末日之后,他的心態,已經再一次的改變。
所以現在。
他會說,試圖去救,若失敗,那便接受失敗。
“請問。”里德在這個時候開口了,“規則是一樣的嗎?”
“沒錯。”沈逸點頭道,“但是,救世資金,會相對減少。”
這樣的世界,本來就難以拯救。
再減少資金,無疑更加的艱難。
但就像是壽終正寢的老人,與其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不如做一些安慰性的治療。
初始資金的多寡,原本也是由丁香來對整個世界的未來,進行一個潛力的評價,而最終定下來的,之所以需要兩個月的沖緩期,也有這樣的原因在內。
像這個世界。
人們的自救積極性,很難被調動,即便看見了希望,也未必會全力的抓住希望。
而自身的付出少,想要拯救,就需要協會付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