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語言帶來的激勵也在消退。
望梅止渴的典故,還是有很多人知曉,僅僅是期待,還不足以讓人們的意志堅持下去。
只怕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選擇放棄。
畢竟,他們放棄了,也只是回到他們來的地方,然后毅然可以度過幾十年的余生。
而一直在密切關注著情感變化的顧言和里德,自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們聚集在一起,面色都有些嚴肅。
“條件沒有辦法了,我們手頭上只有這些東西。”顧言最先開口,“必須要拿出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一些更能夠觸動人們內心的東西。”
“看來我們又回歸到了最初的難題了。”里德說道。
“這個世界本質上的困難,就在于此。”顧言搖頭。
“那還記得我們最初看見的希望所在嗎?”里德反而笑了起來。
“當然。”顧言點頭。
他們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知道將要遇見的困難。
而且,也找到了方向。
那就是這些上一代的人們,對于毀滅了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的愧疚心,而這種愧疚心,將會在他們的后代的身上,達到巔峰。
所以,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其實他們早經有了決定。
再經過了三天時間的最后確定。
人理守護協會,再次召開了一條信息。
“經過慎重的考慮,我們決定,全面啟動人類火種成長項目,將面向社會收集基因遺傳信息,以作為火種計劃的擴充,并保存在火種號飛船上,等待人類文明逐漸發展,再以此在最快的時間內恢復人類個體的數量,此外,擁有夫妻身份的二人,將會被記錄在冊,且給予一定量的云盤用于給后代儲存視頻,通話”
這個項目,看上去似乎是為了人類度過難關之后快速的發展成長。
但其核心,卻是牢牢抓住足以牽動大多數人的情感。
對后代的愛。
這是人類最具備代表性的情感之一,源自于生物的本能,更是源自于人類從誕生開始延續至今的文化本質。
甚至,在泛人理守護協會的《人類最高定義準則》,明確的將其列為人類定義性情感之一。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被判定已經喪失對自己的后代的愛,按照這個準則,就有可能被剝奪人類的身份。
而要是一整個文明都是如此。
那別說拯救了,一旦被認定為非人類文明,甚至就連整個文明的火種都沒有保存的必要。
畢竟,泛人理守護協會對人類的定義是從情感和內心認同感的方向來判定的。
而現在,顧言和里德的計劃,正是要利用這份最本質的情感。
理所當然。
這個世界的人類并沒有到達集體失去這種情感的地步。
甚至,沒有后代是很多人的絕望之源。
所以,這一條項目一經宣布,立刻引發了極大的反響。
它所涉及的對象,可不僅僅是面對著年輕人,即便是那些已經年邁的老人,也同樣可以記錄自己的基因,在遙遠但是一定能夠抵達的未來,擁有自己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