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拿到獎杯,記得先讓我保管一陣子,等球隊打到總決賽,我一定還你!”
“……”
王澤林來不及吐槽,利拉德已經轉身離去了。
你怕不是在想perch?
……
拿到獎之后,后面兩天王澤林無論是訓練,感覺還是個人狀態都異常飽滿,時刻展望丹佛高原的第三場較量。
風平浪靜的水平面上,暗地里卻往往是波濤洶涌。
在團隊戰績2:0和個人連續兩場拿到20分10得分、籃板上雙的情況下,開拓者隊管理層已經不滿足一個最佳新秀,開始順水推舟的為王澤林造勢。
造什么勢呢?
當然是競爭最佳陣容!
按照以往的慣例來推算,常規賽最佳陣容入選名單,將會在所有球隊季后賽第二輪的比賽結束后陸續頒布,也就是5月中旬左右。
就目前看來,開拓者隊殺出首輪、進軍次輪的概率最大,只要王澤林穩定發揮,再配合常規賽的優異表現,極有可能入選年度最佳陣容。
哪怕是一個三陣也好啊!
須知,強如大鯊魚奧尼爾,新秀賽季場均籃板3.5蓋帽卻還是無緣最佳陣容。
雖然這跟時代因素有關,那時候聯盟有三個和奧尼爾同級別的大個子,但還是和一個詞離不開。
資歷!
是的,無論在哪里,資歷這個東西都是始終存在的。
在同樣位置上進入NBA有一段時間的球星往往要比新秀有更多的選票,比如邁克爾喬丹新秀28+6+5的數據只入選了二陣,奧尼爾則干脆連三陣都沒能進去。
參考一下去年同樣是全票拿到最佳新秀、場均22分12籃板的格里芬,就能看出新秀入選最佳陣容的難度。
當然,兩者也有不同之處。
拿到22+12的格里芬沒有率領快船進入季后賽,數據與之相差不大的王澤林所在的開拓者隊眼瞅著都要進第二輪了。
這是他的最大優勢所在!
放眼NBA歷史,新秀賽季入選賽季最佳陣容的球員不超過十根手指,若是再把五六十年代、球隊較少、規則尚未完善的幾位大神去掉,從70年代起,滿打滿算不過四人。
70年入選二陣的天勾賈巴爾、78年入選一陣的逼王之王伯德、85年入選二陣的飛人喬丹以及98年入選一陣的21號新秀鄧肯。
不可否認的是,今時不同往日,聯盟里邊兒優質的大個子少之又少,最佳陣容5號位的競爭中,能給王澤林帶來壓力屈指可數。
如果他能保持住場均20+10的數據打完季后賽的話,還真有可能成為21世紀以來首位新秀年入選最佳陣容的球員。
開拓者隊之所以敢從現在就開始造勢,自然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雖然11年快船隊沒能進入季后賽,但格里芬憑借著常規賽的報表數據,在最佳陣容名單公布之前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堪稱獨一檔。
離不開快船隊的大力造勢。
如今,王澤林的經歷與當年的格里芬何其相似,同時兩人又著本質區別……同樣一份數據,季后賽的可要比常規賽的值錢多了。
至少在外界看來是這樣的。
因此,想要摘取桂冠,他必須要在季后賽走得更遠,讓這陣風越吹越大、越吹越遠,直至無人能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