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開拓者隊本場的第3次空接,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能在馬刺隊防守下上演過這樣的空接表演了。
更別說半場比賽不到就干了三次了。
“普林斯頓!克里斯韋伯……”
司馬維奇緩緩坐下,嘴里卻一直在重復著這兩個詞。
所謂的普林斯頓,正是籃球賽場上廣為流傳的普林斯頓戰術。這一戰術進攻體系主要定位在不斷的傳球、擋人和有意識的無球跑動。
想玩好普林斯頓,前提是有一個大局觀出色、擅長傳球、最好還要有進攻能力的中鋒,因為這一戰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球交給中鋒!”
當年的國王就是普林斯頓戰術在NBA實行的最成功典例,因為他們有克里斯韋伯這個天才內線。
可這樣的天才內線太難找了。
當年的馬賽克教練組曾經試圖通過姚明,來復刻國王隊普林斯頓體系的輝煌,結果自然是失敗了……最大原因就是姚明不是韋伯!
秉持團隊至上的圣安東尼奧馬刺,打的就是團隊籃球,他們當前的進攻戰術中少不了普林斯頓戰術的影子。
可以說,鄧肯至于馬刺隊的作用不亞于韋伯之于昔日的國王隊。
不過,由于韋伯的獨特性,導致了國王普林斯頓體系的不可復制性,作為戰術大師的司馬維奇在研究球隊進攻體系時,選擇了取出最適合馬刺隊的一部分,并沒有進行全部復刻。
現在,他卻在另一個內線球員的身上,看到了韋伯當年的影子。
不同于姚明,也不同于鄧肯,在王澤林的身上,今年各種戰術體系的司馬維奇,本能的覺得這個年輕人無比的適應普林斯頓體系。
就像當年才華橫溢的韋伯一樣,可以說是天生為普林斯頓體系而生的。
不要懷疑一個戰術大師的直覺!
此時,唯一困惑司馬維奇的是,普林斯頓講究在場上5名球員最好都能傳球、都能投籃、都愛組織,且要堅持團隊精神。
那么,特里斯托茨上貝弗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看臺上的球迷們可沒有像司馬維奇那樣想的那么深、想的那么遠、想的那么多……
他們用自己的雙眼最直觀的看到,場上兩支球隊的進攻突然變得快了起來,伴隨著的還有大量的球權轉換和球員們一刻也不停歇的無球跑位。
太流暢了!
同時,球迷也看得非常過癮。
來到第二節的官方暫停時間,約莫還剩三分鐘,雙方球員下場休息。
司馬維奇從助教手里接過比賽數據統計表,雙眼再也離不開這張薄紙,死死地釘在托尼帕克的第二節數據上面——0分1助攻0籃板0搶斷。
打了打半節時間,身為馬刺這兩年來的得分王,托尼帕克竟然一分未得。
不滿的看向托尼帕克時,后者球衣上已經被汗水打濕,整個人像是剛從水里撈出來的一樣。
“托尼,你……”
司馬維奇震驚地問道。
“先生,開拓者的那個3號小子太難纏了,從第二節開始就一直寸步不離的跟著,不管我有球無球,他始終能讓我感到由衷的難受……那小子太惡心了!法克魷!”
說到最后,法國人發出了電報音。
對子!
司馬維奇終于明白了對手的陰險意圖。
可緊接著,他又看了看開拓者3號,心中莫名道:如果把那家伙搞過來,會不會又是一個布魯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