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批準方面就不用說了,首長想也沒想就同意了,并命令各部隊全力配合。
這還的確需要各部隊配合,因為王學新在執行這個計劃時不僅僅只是“打”那么簡單。
王學新對于戰場的理解,一直認為“攻心為上”。
在同樣的基礎和條件下,用同樣的戰術與敵人作戰,有“攻心”和沒有“攻心”那是兩回事。
因此,在王學新的計劃里基本都少不了“攻心”。
其它的不說,兩次攻下運城時都有用到心理戰
第一次打運城,用心理戰硬生生的讓鬼子將鐵路給修到城內,于是火車頭才能把城門給撞開,接著在打南城時還借了晉綏軍的“高德隆”戰機迷惑鬼子使其以為援軍到了于是冒險出擊。
第二次打運城,則是用其它方向的佯攻讓鬼子相信八路軍只會從陸地進攻,八路軍的坦克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從鹽湖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突襲。
這一回當然也不例外。
在隨后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時,王學新就對道格少校說道“鬼子在轟炸我軍機場后,必定一直在關注我軍機場消息,希望知道轟炸后的效果”
道格少校點了點頭。
這可以說是好奇心也可以說是流程,只有在轟炸之后知道效果,才能知道有哪些不足,下次轟炸時才能有針對性以圖收到最大的戰果。
鷹醬每次轟炸過后都會盡量用一些手段對轟炸進行評估,或者通過情報人員或者通過偵察機偵察。
鬼子當然也不例外,他們肯定希望知道這次轟炸的結果如何。
王學新接著說道“如果他們知道轟炸不理想,也就是我軍戰機依舊滿員,那么他們的警惕心就會提高”
道格少校馬上就聽明白了王學新這話的意思“你是說,我們要讓敵人以為他們的轟炸起了作用,我們的飛機損失慘重”
隨后沒等王學新回答,道格少校就點了點頭,說“為什么不呢我們沒什么損失,不是嗎”
王學新點了點頭。
的確沒什么損失,就是演一場戲。
如果用損失和利益形容這事的話,那幾乎就是費點口水和人力,收獲的利益卻有可能不亞于偷襲本身因為這種心理戰很可能是偷襲成功的關鍵,或許就是因為鬼子減小了這一點警惕性,八路軍的偷襲就能成功。
于是這心理戰馬上就展開了。
耗費的人力主要是在封鎖消息上。
整個機場所有人在這段時間都處在與世隔絕的狀態別說是機場了,就是獨自一人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出宿舍都要請示。
這是為了防止奸細把消息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方法帶出機場外,比如漂流瓶、手電筒、火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