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斯金奈身為一名研發人員,他當然明白王學新說的這些。
他考慮了一會兒就點頭表示贊同“很有創意的想法,王但是你打算怎么對它進行干涉呢我是說,它飛在空中而且速度很快,我們什么也做不了”
王學新給了一個不靠譜的想法“我是這么想的,我們可以在火箭彈的周圍設置一圈小孔,小孔里布置少量發射藥,當陀螺儀感應到彈體偏左時,左邊的小孔自動點燃將其推回原軌道,反之右邊也進行同樣的操作”
話還沒說完,斯金奈就驚叫起來,他激動的一把抱住王學新,說道“你真是個天才,王這的確是種可行的方案,上帝我怎么沒想到這方法,太棒了我們終于找到了方向”
斯金奈激動得手舞足蹈,過了好一陣子才想起了什么,問王學新“那么,王我們什么時候開始這個項目”
“現在就可以開始”王學新一攤手,回答“我會安排一個地方。不過,你知道八路軍的條件,我們的實驗室可能很簡陋”
“沒關系,王”斯金奈哈哈笑了起來“知道嗎我認為實驗室最重要的不是儀器也不是設備,而是創意而你卻不缺創意,這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說著斯金奈就樂呵呵的把這個好消息轉告他的部下去了。
看著斯金奈的背影,王學新心下有些愧疚。
因為這注定是個無法成功的項目。
用發射藥控制軌跡這種操作的確有,初期的反坦克導彈就是這么控制的,只不過
依靠陀螺儀自行控制,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談。
反坦克導彈那是彈體連著一根導線,另一頭連著射手的控制器,就像打游戲似的進行人為干涉。
這是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第二代更先進一些,就只需要用瞄準器持續對準目標就可以了。
更先進的,就是可以完全擺脫導線用激光制導或是紅外制導了。
而王學新給斯金奈的這個所謂的“增加火箭彈精度”的思路,表面上聽起來是可行的這也是王學新“狡猾”的地方,說話要七分真三分假,這樣才能讓對方相信。
王學新說的,在現代已經做到并應用在軍事上。
問題在于
陀螺儀不會瞄準目標,它只能感知發射出去后彈體的偏移程度,它不知道目標在哪。
如果加了導線用人工干涉,就沒有問題,的確可以提高精度并達到遠距命中目標的結果。
但如果沒有導線
結果就是陀螺儀有可能把彈體帶歪,而且這控制的量也不是它能自動掌握的,這得經過無數次試驗、無數次較正才能達到“差強人意”的結果。
v1導彈就是經過無數次試驗,只不過v1不是用發射藥控制,而是像開飛機一樣調整機翼
這就是王學新的優勢,有些東西只要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