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王學新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如果靠種地養不活這么多人,那就應該要發展工業。
農業要看的是天時地利,能養活的人還極為有限。
但工業就不一樣了,尤其在華夏這片工業極為落后的土地上,只要有一點工業化,對頑軍的手工業制品就是碾壓頑軍其實并非沒有工業,他們在抗戰初期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工業化。
但抗戰打響后,頑軍有一定工業化的沿海城市盡數落入鬼子之手,頑軍只來得及將主要的軍工及其相關的工業搬到重慶。
之后,在鷹醬和毛熊的幫助下,重慶也恢復了一定的工業規模,比如紡織廠等等。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華夏對外公路被封鎖,頑軍陷入能源極度簣乏的時代,就連富人開的車都是燒柴的。
沒了能源,工業就無從談起,于是各工廠相繼停產幾乎又回到手工業時代。
但是,頑軍沒有能源八路軍有啊
先不說八路軍根據地里有兩口油田,其中延長油田在抗戰時期共產出三千多噸汽油,這還是八路軍沒有用油需求主動減產的情況下的產量。
這些汽油完全可以用于工業生產,這跟完縣機場的航空燃油是兩回事工業用油當然沒有那么高的要求。
另外,就算油田的產油量還不夠,山西的煤礦也是隨處可見,中條山就有幾處現成的煤洞,只是八路軍用煤需求量也不大,于是一度在那荒著。
這些可都是寶貝,尤其是石油,這玩意都被稱作“黑色金子”,但八路軍卻因為沒有工業化沒有需求而減產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如入寶山空手回”。
但八路軍其實也很尷尬。
把這些能源賣給頑軍和鬼子
那不就是資敵嗎
鬼子和頑軍如果把這些石油和煤用來生產進攻八路軍的坦克和大炮呢
所以賣能源是肯定不行的。
但如果把這些能源轉換成商品,比如衣服、再比如八路軍也需要的蠟燭等等,這些東西跟頑軍交易就沒什么大問題了。
交易的東西嘛,當然就是八路軍和災民急需的糧食。
首長聽了王學新的想法后,不由連連點頭,暗道這個小東北,還真是深謀遠慮喔,當初他從鷹醬那購買糧食,為的不會就是今天吧
不過一想,又覺得不對。
除非小東北神機妙算,能算到今年河南有大饑荒,否則怎么可能提前布局
不過不管怎么樣,小東北這塊寶還真算是押對了
先是購買了大批的糧食可以解災民的燃眉之急,再將八路軍的能源利用起來結合災民進行工業化,歐美國家進行工業化時還要搞什么圈地運動,咱們就直接把接收災民就行了。
不簡單
機器不夠災民用,還可以去開采石油挖煤嘛另外還有能源的運輸、商品的運輸、商品的售賣等等。
這建立起來的可是一整條工業體系,需要的人可就多嘍。
需要的人多,也就是可以把這些人都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