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條公路從龍頭口進入呂梁山”也是一難。
因為這個原因,鬼子幾乎不需要偵察,只需要飛機沿著公路一飛,然后再守著龍頭口轟炸就成了,八路軍的運輸隊怎么也回不去。
“距離鬼子機場近”還是一難。
鬼子飛機炸彈丟完了馬上回去裝彈,來來回回的轟炸,八路軍車隊要付出多大的傷亡才能運幾臺機器來
到時只怕犧牲的人和物資都要比繳獲的多得多。
參謀長將目光轉向王學新,那意思很明顯,就是詢問完縣機場是否有能力為運輸隊空中掩護。
沒等王學新回答,首長就皺著眉頭說道“用航空隊掩護不現實距離完縣機場兩百五十多公里,雖說在我們飛機的作戰半徑內,但鬼子是攻我軍是守,再多的飛機也守不過來嘛”
王學新一聽首長這話,就知道首長對空戰也有深入研究了。
首長說的沒錯,作戰半徑三百多公里,并不意味著三百公里范圍內的仗都可以打。
空戰主要分為兩種模式
一是為保護我方地面目標而盡可能阻止敵人飛機靠近,簡而言之就是“守”。
二是掩護我轟炸機進入敵空域轟炸敵人目標,可以說是“攻”。
戰略上總是有“攻大于守”的原則,空戰就更是如此。
因為天空是立體的,這里沒有戰壕、沒有鐵絲網,更無法構筑起碉堡,敵人有可能從任何一個方向切入戰場,而且反應時往往就只有幾分鐘,稍不留神敵機就已經將炸彈投到地面部隊頭上一拍屁股走人了。
何況這其中還有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如果要守,而且還是守兩百多公里外的公路,飛機飛到目的地時燃油就已經到了耗盡的邊緣了,還能在公路上空巡航多久
如果剩余的燃油只夠巡航十幾分鐘就必須返回,那還有什么意義
還能起到保護作用
如果分批前往目的地巡航,單次只有個位數的戰機,這數量能與敵機而且還是強悍的“零戰”匹敵
所以這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時總部陷入了沉默,幾個人都盯著地圖上的江陽阜愁眉不展,就連王學新也是如此。
王學新只是在大方向上想著再發起一個“百團大戰”乘機繳一批機器過來,卻沒想到這么細的問題。
過了好半晌,參謀長才說了一聲“如果江陽阜有困難,那我們就想想別的地方吧其它地方多搶幾個,也能把這損失補回來”
不想首長卻搖了搖頭,說“我這些工廠的位置的梳理了一遍,適合下手的還有兩個紡織廠,但這兩個紡織廠加起來還沒有江陽阜一個大,另外壓縮餅干廠就只有這一個我們可能別無選擇喔”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