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這要是其它人,比如一營長張大彪、二營長沈泉等老八路,面對這個問題就難了。
他們由于習慣問題不會第一時間想到炮兵這都是“窮”慣的人,從還是紅軍起就沒有這種有問題想炮兵的習慣,就算李云龍在戰前提了幾次甚至還做了演練,但仗一打起來往往還是以前怎么打現在就怎么打。
竹村優太顯然對八路軍有研究的,他知道四百多米的距離對八路軍已經可以說是安全距離了。
神槍手
在黑夜里很難命中四百米外的目標,即便機槍槍口有火光。
五零小炮。
射程不過三百米,就算能打到四百米也很難有準頭。
機槍火力壓制
獨立團現在雖說比較“富有”了,但想跟鬼子比彈藥量還是略顯不足鬼子單兵攜帶的彈藥量一百多發那只能算是一場戰斗的基數。
因此,其它團要是面臨這情況,基本就只有兩個選擇正面突破或是側翼穿插。
而這兩選擇無一不是要做好犧牲戰士生命的準備,最后還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孫銘這個干過晉綏軍副官的營長就不一樣了。
李云龍在戰前一提醒,他馬上就記在心里。
然后戰場一碰到困難就第一時間想到了炮兵能用炮兵解決的問題,又為什么要人命去堆呢
于是,炮兵觀察員花了幾分鐘時間計算和測量這對炮兵觀察員而言并不是難事,他們可以根據敵人機槍槍口發出的火光精確的計算出其高度、距離,然后把這些數據一一報告給炮兵。
然后隨著李云龍一聲令下,在運城內的炮兵就開火了。
炮是鬼子在華夏廣泛使用的八九式150野戰炮,一共有十七門,最大射程達18公里,炮彈的重量就有40公斤。
李云龍原本也沒想把這炮用在進攻上的,他一心想著用這炮防御運城,主要原因是這炮彈繳獲雖然不少,但依舊是打一發就少一發,他這個鐵公雞舍不得用。
被王學新那一提醒,就明白不應該有這種“舍不得用”的心理。
一方面是如果該用時不用,取而代之的就是要以犧牲戰士們的生命為代價。
另一方面,平時舍不得用,那是不是代表著炮兵得不到煅煉是不是代表著部隊也不可能有步炮協同的意識
步炮協同可不是說說就可以,如果大家伙都舍不得炮彈不敢請求炮火,哪還有什么“協同”可言
于是李云龍一咬牙,就在心里下了決心“用,必須得用大不了炮彈用完了再繳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不過李云龍還是惡狠狠的交待著老酒“你們給老子瞧清楚嘍,要是打不準,全都給我滾回去挖紅薯”
老酒挺身應了聲“是”,但私下卻嘟囔了幾句“咱們這炮是能打18公里的,能瞧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