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竹村大隊的覆滅,就打開了火車前進道路的最后一道屏障。
確切的說不是最后一道屏障,最后一道屏障應該是還未鋪設的鐵路。
但這不算什么大問題,因為枕木已經準備好了,鐵軌也準備好了,就是粗略打個地基把它們抬到相應的位置連接在一起就關不多了,畢竟只要求通過一次,沒有太高的要求。
這些事甚至都不需要八路軍動手,游擊隊返回運城一聲吆喝,馬上就一隊隊百姓拿著扁擔挑著籮筐推著獨輪車一隊一隊的出來了。
眾人拾柴火焰高,只不過半個多小時的功夫一段段鐵路就鋪設就緒,接著火車就在“隆隆”的慢節奏中緩緩開向礦洞之所以要慢,是因為此時不趕時間,距離天亮還有半個多小時。
另一方面,就是這鐵軌是一次性的,質量的確堪優,擔心一個不小心火車就來個側翻或是啥的,那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這其中還有個小門道,那就是連往礦洞的那段鐵軌是一早就鋪設好的,負責組織百姓的孔捷讓游擊隊和百姓修建的鐵軌是一直延伸到假火車方向,只不過中間八路軍偷偷自己接上一段把火車神不知鬼不覺的開進了礦洞藏起來而已。
然后將蓋在假火車上的帆布一掀,游擊隊和百姓全都以為那就是從鬼子那繳獲的火車黑暗中來個移花接木,即便是火車這么大的玩意要做到也不困難。
這并不是不相信游擊隊,更不是不相信百姓。
但游擊隊和百姓成份五花八門魚龍混雜,其中總會混進一些鬼子的奸細,尤其是偽軍奸細,其原本就是華夏人,根本無法分辯真偽。
八路軍這做法,其實就是想利用這些奸細誤導鬼子。
鬼子果然上當了。
情報層層上報傳到了岡村寧次手中。
如果是岡村寧次本人在運城,老奸巨滑的他可能還不會那么輕易上當。
但是他人在太原能接觸到的只有電報和來自部下的報告,只能根據現有的這些表像做出分析,于是被騙才是正常的。
甚至岡村寧次在看到情報時還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樣”岡村寧次說“難怪八路軍攻下江陽阜后還花了那么多時間在那里逗留”
以八路軍的作戰習慣,打下某地后通常就是將該處的設施破壞或者放一把火使鬼子損失慘重,然后就迅速撤離。
這才是正確的,因為八路軍進攻帝國的目的不是將帝國趕出去此時的八路軍還沒有這個能力,其戰略目標是打擊帝國的后勤使其無法為前線部隊足夠的補給。
在這基礎上,八路軍當然就是快打快撤,一擊即中破壞設施后就馬上分散逃走。
但進攻江陽阜的八路軍卻沒有這么做。
他們攻下江陽阜后不只在該地逗留,還沿著鐵路線發起進攻。
這一度讓岡村寧次看不明白八路軍的意圖。
他們難道不應該放一把火把廠房燒光就離開嗎
留在江陽阜有什么意圖
沿鐵路線進攻又有什么意圖
難道是為了破壞鐵路
又或者是為了守住江陽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