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想辦法攔截“高火”。
但是兩者似乎都不是什么好方法。
前者實際上就是把制空區域一層層的往后移鬼子機場退,八路軍就把機場往前推,于是在制空權上就能形成“高火”與戰機這種空地協同的步步緊逼。
后者吧,鬼子又能有什么好辦法攔截“高火”
王學新還擔心鬼子不攔“高火”呢
當然,這些大多數都是軍事上的問題,不需要跟蘇教授與和志民說得太清楚。
王學新看著如獲至寶的翻閱著資料的蘇教授與和志民,問“怎么樣,我們能不能生產這種發動機”
和志民很肯定的點頭道“有了這么詳細的資料和圖紙,另外這種發動機的原理并不復雜,估計不會有問題”
王學新又問了聲“大概需要多久”
蘇教授與和志民對望一眼,然后各自搖了搖頭,說
“不確定”
“之前從來沒做過發動機,也沒有相關設備,
所以無法確定”
王學新對此表示理解,這就是沒有工業基礎的尷尬,誰也不知道中間是否會突然冒出一個八路軍無法生產的東西來,所以還真沒法確定。
最終蘇教授只能給王學新一個承諾“我們和研究人員會盡一切努力盡快完成這種發動機的研發,估計不需要太久”
王學新對蘇教授這個團隊很放心,他知道他們會盡力這時代的人有著不一樣的精神狀態,尤其在如此艱苦的狀態下還愿意投奔八路軍的知識份子,這已足以證明他們是真正的愛國者。
真正的愛國者,是為華夏做好了犧牲一切的準備,在工作上當然不會懈怠。
王學新猜的沒錯。
王學新前腳剛離開,蘇教授馬上就組織起研究小組的骨干成員干會并分配任務。
蘇教授把新型發動機的研發分成了幾個部份
發動機外殼,燃燒室,以及供油系統。
其中最重要、最困難的就是燃燒室。
原理雖說簡單,uu看書就是不斷的把空氣吸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然后用火花塞點燃,但是這動作要求每秒完成42次。
只有這樣才不至于明顯的震顫以影響“高火”的飛行。
蘇教授在拿著這份資料時,還感嘆道“好在我們已經得到了高火的飛行數據,否則這會兒再加上這玩意”
說著蘇教授抖了抖手里的資料,說“只怕嚇都要把人嚇死了”
和志民“嘿嘿”一笑,反問道“難道還不夠把你嚇死嗎”
“什么意思”蘇教授不解的問。
“老蘇”和志民說“你回頭想想,當初咱們決定來參加八路軍的時候,做的是什么打算”
蘇教授一愣,然后就點了點頭“當初,咱們就想著能幫八路軍設計一些簡單實用的機械,甚至是修修步槍、修修火炮就差不多了”
和志民又問“現在呢你有想過,咱們有一天在八路軍的隊伍中干的居然是這些嗎等會兒是高火等會兒是x1,都是些聞所未聞的裝備我說老蘇,你看著這樣子,是不是有點像溫水煮青蛙”
“怎么個溫水煮青蛙法”
和志民說“如果我們剛來的時候,營長一口氣把這些資料和想法給我們,就像你說的一樣,保準把我們嚇死但營長沒有這么做,他是一點一點的給,今天給一點明天給一點,現在咱們都習慣了,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最后和志民就感嘆道“我也差不多習慣了,但往深里一想老蘇,這可是能自己飛兩百公里的炸彈啊,哪個國家能有這玩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