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著什么”王學新又問。
“意味著我們的有效作戰時間會很少”費拉德洛夫一攤手“想想吧,營長同志快打快撤,也就是從老遠的地方飛到戰場,很可能是二十分鐘,或者半個小時,但它發揮的作用卻只短短的幾分鐘一個照面就撤退了,再花半小時飛回來這就是在無謂的消耗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這是一種可恥的浪費,我不認為你們能支撐起一場這樣的戰爭”
王學新覺得這很有意思。
同樣是因為發動機的壽命只有50小時,但王學新以此為基礎考慮的是快打快撤不需要為這種消耗品犧牲飛行員的性命。
而費拉德洛夫以此為基礎考慮,卻是要充分使用飛機的壽命讓它盡可能用在戰斗中,也就是更強調飛機的“有效作戰時間”。
為什么會這樣
往細里想想王學新就明白了,這或許是因為國情戰場形勢不同。
毛熊人才相對較多,尤其“準飛行員”應該說是不缺的,比如有飛行學員,有飛行俱樂部,甚至對飛機結構了解比較充分的地勤人員簡單訓練下都可以成為“拉5”的飛行員。
毛熊缺的是戰機,能與漢斯在空中作戰的戰機此時毛熊的空中飛滿了漢斯的戰機,如果毛熊的在戰機數量上無法短時間提升的話,就有可能一小批一小批的飛到空中被漢斯航空隊消滅。
而“拉5”的產量畢竟有限,雖說它生產的速度很快。
如果毛熊飛行員在戰場上使用“快打快撤”的戰術,就意味著“拉5”的有效作戰時間很短,于是會有大量的“拉5”報廢。
其結果很可能會是報廢的“拉5”甚至超過產量,這會使毛熊航空隊永遠無法形成規模。
因此,毛熊就強調飛行員英勇作戰,盡一切努力把“拉5”有限的發動機壽命用在有效空戰上。
八路軍的情況不一樣。
八路軍雖然也缺戰機,但八路軍更缺的是飛行員。
因此考慮的方向就是保護飛行員而不是發揮戰機的作用。
“這么說吧”王學新對費拉德洛夫說“上尉同志,我們機場這次調來的50名飛行員,已經是我們飛行學員總數的一半了。如果他們在戰場上犧牲一批,我們甚至連飛行員學員都找不到,只能把那些在地面作戰的步兵拉來開飛機了,你明白我說的嗎”
費拉德洛夫顯然沒想到八路軍是這情況,他愣了下,然后就點頭說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訓練”
于是訓練方向就這么定了下來。
訓練很簡單,就是如果駕駛“拉5”,能把“拉5”安全的飛上天就算合格。
學會駕駛“拉5”之后,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飛行趕到戰場。
接著,瞄準目標,發射x2,然后撤退
從頭到尾,飛行員都不需要做任何高難度動作,甚至被要求即便有敵機朝你開火都不需要做躲避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