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漢斯那邊,其實注意到這方面的需求,科研人員已經在開發中間威力彈甚至希望能生產相應的步槍,也就是stg4444年定型。
但小胡子卻以為這種槍上下都不討好其射速不如機槍和沖鋒槍,射程不如拉栓式步槍,在實戰中不只會消耗大量的補給還很可能會處在尷尬的地位上,于是就否決了這個方案。
最后還是科研人員把它換了個名字“偽裝”成沖鋒槍的樣子送去審批,小胡子一時不查這才讓stg44問世
這也說明一點,實戰中像李云龍這樣想法的戰士其實很多,對中間威力彈的需求也一直都存在,但卻始終沒人有勇氣走出這第一步。
史上是漢斯最先跨出的。
現在,應該是王學新走在最前頭了。
看了好一會兒,李云龍的思維才從對裝備的渴望中掙脫出來,他問著王學新“小東北,這槍是好槍但是,就憑這玩意就能破掉鬼子的防空體系我看這事有點懸”
“團長”王學新不答反問道“您說說看,咱們要是想從地面進攻鬼子,會存在什么困難”
“困難吧”李云龍沉吟片刻就回答道“鋼鐵廠一帶地處平原,鋼鐵廠雖說是在大青山深處,但在鬼子的經營下方圓幾里都是平地,而且寸草不生。我軍如果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進攻鬼子的防線,一方面會遭到鬼子航空隊的打擊,另一方面會遭到鬼子火力的壓制”
王學新搖了搖頭,說“我說的不是進攻鋼鐵廠,而是破壞鬼子的防空體系”
“破壞鬼子的防空體系嘛”李云龍接著說道“無非就是打穿插,但我軍裝備有局限比如我軍的火箭炮要依賴公路,不可能打穿插。定向雷和火箭筒可以帶,但因為攜帶重量有限,無法大批量攜帶因此,我軍穿插部隊在火力在肯定不如鬼子。”
王學新暗贊了一聲,李云龍不愧是獨立團團長,把問題分析得頭頭是道。
李云龍喝了口水跳下炕,然后一邊背著手緩步走一邊緩緩說道“火力不如鬼子,要進攻鬼子防線或者說攻擊敵人高火基地、防空炮陣地就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為我們很可能無法短時間突破敵人防線,而敵人的援軍卻會源源不斷的趕來,結果敵人就越打越多希望也越來越渺茫。這樣下去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與敵人拼命,拼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攻進敵人基地將其摧毀。二是乘敵人包圍圈還沒合攏抓緊時間撤出”
“說得對”王學新贊了聲,然后又問“簡單的說,就是這種打穿插作戰更需要的是爆發力,也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爆發出強大的戰斗力,迅速突破敵人防線完成任務,然后再全身而退。否則就會陷入苦戰”
這道理其實并不難理解。
這也就是為什么漢斯的“閃電戰”能頻頻得手的原因。
因為快,所以敵人的援軍根本來不及增援,于是敵人盡管有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兵力卻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對于某場戰斗而言,沒有發揮作用就相當于沒有。
因此,越快就越容易,速度一慢就會陷入泥潭無法全身而退。
說到這,李云龍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我軍就用這種步槍增加我軍的瞬間爆發力”
王學新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否則我為什么要這樣折騰,在這當口緊急生產這種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