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學新卻不是這么想的。
他說“團長,雖然槍沒到,但咱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性能分析分析啊,等槍就位了再練,這時間是不是也來不及了”
王學新也想等,但鬼子很可能等冰雪融化后就發起進攻,距離現在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軍情可不等人。
李云龍也知道這道理,就點了點頭,說“成,你給分析分析,咱們該怎么練”
王學新考慮了一下,就說道“我認為,咱們還是得用三三制”
這是王學新經過慎重考慮的。
其實使用突擊步槍后再用“三三制”就不太適合了,因為“三三制”戰術在實戰中任何時候前方都有自己人比如一個班擺成正三角,一個排前面就有一個班的自己人,一個人連前面就有一個排的自己人。
這對拉栓式步槍而言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拉栓式步槍火力弱而且相當精準,它在戰斗時即便前方有自己人也很難得會誤傷。
但裝備突擊步槍后就不是這么回事了。
突擊步槍的特點是火力勐精度差,尤其它可以一邊沖鋒一邊射擊。
于是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個問題,容易誤傷前方的友軍。
但王學新最終還是選擇“三三制”,原因一個是有像李云龍那樣的考慮,也就是兩個月的時間,不但把裝備換了還把作戰戰術也換了,戰士們是否能習慣
如果不習慣也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突然就用新戰術、新裝備上戰場,是不是會亂成一團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考慮,是“三三制”的特點在于老兵帶新兵能迅速讓新兵成長交替掩護的戰術要求每一名士兵都得到充足的訓練,否則就會害了友軍,于是這對士兵素質的要求就很高,同時也需要較長時間的訓練周期。
“三三制”的容錯率高,即便沒受過訓練的新兵,只要會打槍會知道跟著老兵,也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雖然獨立團沒這方面的擔心此時的獨立團在運城打過幾場仗后大多已經成為老兵了。
但考慮到往后ak47還會裝備整支部隊,而八路軍的整體素質和文化素質都不高,直接上新戰術過于勉強。
所以這就是看實際情況的問題現代軍隊的士兵個個都是有文化有一定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人,而且還有時間訓練,用交替掩護戰術當然沒問題。
但以現在八路軍的狀況,還是用“三三制”好。
從長遠來看,這也方便八路軍老兵帶新兵然后把整支部隊的戰斗力都提升上去。
李云龍這是舉雙手贊成“我就說嘛,三三制挺好的,戰士們都對這戰術贊不絕口”
“不過”王學新說“我們要一改之前常用的正三角模式,要習慣于用倒三角模式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