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裝備了ak47就反過來了
鬼子裝彈動作再快,也快不過ak47三十發已經裝好的彈容量吧
鬼子拉栓動作再快,也快不過突擊步槍不用打一槍拉一下吧
鬼子拼刺技術再好,也好不過突擊步槍的子彈吧
關于刺刀這一點,李云龍就咂咂呼呼的向王學新抱怨過
“我說王團長”李云龍用上ak47后就給王學新發了封電報“你這槍啥都好,就是沒刺刀這要是沒刺刀,咱們跟鬼子肉搏咋辦想想辦法,能不能改改”
王學新想也不想就回絕了“團長咱這步槍里頭有三十發子彈,就算打掉一半還有十五發,跟敵人肉搏這十五發子彈不就相當于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遠的距離刺刀十五刀那還要刺刀干嘛要那玩意不就是累贅嗎”
李云龍聽著覺得也有些道理,于是就不作聲了,但訓練時總還是不習慣,許多戰士也在嚷嚷的說要刺刀,否則總覺得少了那么點東西。
在這方面,王學新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
因為它知道現代在普及突擊步槍后,近身拼刺在戰場已幾乎不存在了。
華夏56沖的確有折疊刺刀的版本,但那一是因為56沖當時還沒普及,部隊普遍還在使用56半,二是因為當時華夏的戰術思想更強調“刺刀見紅”的精神。
事實也證明王學新是對的。
鬼子見火力遠不如八路軍,就一聲令下裝上刺刀,“哇啦哇啦”的從藏身處跳了出來企圖與八路軍近身肉搏。
近身肉搏是個好選擇。
在火力不如敵人時就應該近身肉搏,這樣才能與敵人絞成一團分不清彼此,于是敵人的火力就無法發揮。
但這一回鬼子卻是打錯算盤了。
王學新在編制訓練科目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班排戰術訓練時很強調戰士們的互相掩護的交替射擊。
甚至王學新還根據情況整出一套自己的協同方式
現代作戰是左右兩隊協同。
八路軍不一樣,八路軍用的還是三三制,只不過是“倒三角”陣型。
這樣一來后方就多了一個增援單位。
王學新讓這個增援單位隨時與前方作戰單位變換位置,也就是一旦前方作戰單位彈匣打空了要換彈,就馬上后退至增援單位,增援單位前進用火力補上這個空缺,周而復始輪流交替。
于是,八路軍在前方與敵人的接觸線上那火力幾乎就沒有停滯的空窗期。
鬼子一隊隊的挺著刺刀沖上來,就一隊隊的倒在八路軍的槍口下,不一會兒,敵我接觸面就遍地都是鬼子的尸體。
即便是被思想洗腦的鬼子,在這情況下也愣是被打得膽寒了。
許多人不顧指揮官的怒吼和命令,轉身逃往鋼鐵廠的黑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