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只是一方面,這三個團還有許多準備不足的地方。
比如對坦克和半履帶汽車的維護還不到位這一點對穿插部隊極為重要。
因為這是打穿插,而且王學新還準備大縱深穿插,在行軍和作戰的過程中免不了有裝備出故障。
到時,總不能出點小問題就丟掉吧
如果是這樣,只怕部隊還沒進入東北裝備已經壞得差不多了。
鷹醬和毛熊那倒是帶著后勤人員,“謝爾曼”坦克就是帶著零件和維修人員來的。
問題是如果部隊要深入敵軍腹地作戰那就不能帶著鷹醬和毛熊的兵這是對鷹醬用毛熊的不負責,尤其是毛熊,如果讓鬼子知道有軍事人員在八路軍的部隊內作戰,又該被鬼子說違反協議了。
有句話叫“不打無準備的仗”。
王學新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在打仗前要做好準備談何容易尤其戰場往往不等人,戰機也稍瞬即逝,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讓王學新感到欣慰的是,抗聯部隊那倒是進行得很順利。
抗聯進入毛熊的部隊大概有一千多人抗聯部隊原本第一、第二、第三三路軍共三萬多人的,在鬼子的圍剿下銳減至1800人,最后撤入毛熊那的只有500余人。
接著,抗聯部隊就以這500余人為基本吸收在毛熊的華夏人擴編至1300余人。
毛熊把這支部隊編成“遠東軍區獨立第88步兵旅”,由周保中任旅長。
但雖說其番號是“步兵旅”,實際訓練卻是按空降兵和特種兵來的。
原因是鬼子關東軍在交界地帶上千公里的地段修筑了龐大的軍事要塞群并駐扎了重兵鬼子將其稱作是“銅墻鐵壁”,認為它是不次于高盧馬其諾防線的一道屏障。
這也是王學新認為自己的穿插計劃能夠實施的原因之一鬼子關東軍雖說兵力有二十余萬,但大多數都布設在交界處內部十分空虛,如果八路軍從內陸往東北方向打入一支奇兵,必定會使鬼子陣腳大亂。
鬼子在交界處防得如此嚴密,毛熊指揮官認為從地面是很難滲透進鬼子的防線,即便滲透進去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再加上抗聯部隊是華夏人與鬼子同時亞洲人的面孔很適合偽裝。因此,毛熊對“第88步兵旅”也就是抗聯部隊的定義是一旦與鬼子作戰,第88步兵旅需要第一時間空投至東北腹地進行敵后工作。
在這指導下,第88步兵旅的訓練就是滑雪、泅渡、測繪、照相、無線電、攀崖、敵后動員等特種科目。
應該說毛熊的考慮是正確的。
這第88步兵旅不過只有1300人,他們在正面戰場又能發揮什么作用
但如果在戰時把他們像撒豆子一樣撒到東北各個角落,再以他們為火種組織起一支支游擊隊進行情報和特種活動,那能起到的作用就大了。
而這,也恰恰是王學新想要的毛熊這個戰略目標恰好與王學新的戰略目標一致,差不多就是毛熊為王學新鋪好了路。
因此,萊蒙洛科夫還有些惋惜的對王學新說道“團長同志,這支部隊雖然只有一千多人,但他們訓練有素,我希望你們能善用這支部隊,如果只是打擊鬼子的后勤減輕你們正面戰場的壓力,那就大材小用了”
這其實也是毛熊一直不愿意交出抗聯部隊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這1300人是毛熊投入了巨資訓練成了特種部隊,而八路軍卻只用這特種部隊去炸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