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之軍工系統
一個多小時后發射架就搭好了。
系統給的這種發射架比史上漢斯用的要好得多。
漢斯用的是液體燃料過氧化氫,再用高錳酸鉀做催化劑。
這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氧化氫有毒,發射時身邊必須要有一堆穿著防護服的人員操作,發射后還必須進行消毒,耗費的資金雖說不多但整個發射過程繁瑣、危險、低效。
當然,這與漢斯對v1導彈的要求有關漢斯的戰略目標是英吉利海峽另一頭的日不落帝國,于是要求v1導彈必須有兩百多公里的射程,于是才要求高燃燒值高工作時間長的液體燃料。
王學新整這“高精度火箭彈”,初步要求就是能壓制鬼子十幾公里射程的重炮,對其射程要求不過三十公里
王學新研究過作戰需求,認為三十公里的射程是合理的,這樣就有十幾公里的戰略縱深給“高精度火箭彈”機動,對敵人重炮形成“你打不到我但我能打得到你”的優勢。
因為降低了射程要求,于是不管是對彈射發射架還是對火箭發動機的要求都降低了,固體火箭發射藥才成為可能。
不過當然,只要王學新愿意,往后還是可以提高這玩意的射程,比如在發射藥里加入一些燃燒值高的金屬這就涉及到現代火箭和導彈的技術了。
幸運的是有系統護身,這些對王學新都不是問題。
此時王學新思考的,就是這發射架有搭建效率有些低,一個多小時才完成。
正指揮警衛將原型機吊上軌道的蘇教授,回頭一看王學新臉上對這發射架有些嫌棄的表情就驚了。
這小子該不會不知道這發射架被和志民稱為“天才設計”吧
這樣的“天才設計”在這家伙眼里居然是不屑
不過再往細里一想,蘇教授又覺得這實屬正常。
因為“不屑”通常是有兩種
一種是水平高,在技術上形成碾壓,自上而下的俯視。
另一種是沒水平,什么都不懂,就在門外看個熱鬧,于是就只看缺點。
蘇教授看了和志民一眼,心道老和這趟是看走眼了,這小子肯定是屬于第二種,也就是根本看不懂這東西。
似乎是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蘇教授走到王學新身旁,隨口問了聲“王營長,你覺得這發射架有什么問題嗎”
王學新沒有覺察到蘇教授這話里試探的味道,他看了看手里的筆記本皺著眉頭說道“發射架太長了,48米,整個搭建起來耗時一個小時二十分鐘,這要是在戰場發現敵人重炮陣地想要覆蓋只怕敵人早就轉移了”
蘇教授一愣,這話倒沒毛病,這是實戰的需求。
不過
蘇教授說“但這發射架也沒法省啊,除非有一個大推力發動機讓原型機能自行起飛,否則只能借助發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