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三更了,明天四更。
李云龍指揮上的錯誤,就是將獨立團的兵力分散在三個方向上防御。
分散是一個錯,他們應該“集中打分散”,用兵力、戰斗力的絕對優勢攻敵一面實現快速突破。
防御是另一個錯,獨立團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半履帶汽車和連發步槍的優勢,而不是局限在城內防御防御幾乎就意味著半履帶汽車無法發揮作用。
如果說它們有什么用的話,就是被李云龍當作運輸彈藥的工具了。
這并不是說李云龍不夠聰明戰斗經驗不足,相反是他的戰斗經驗太豐富了,而現在獨立團擁有的這些裝備要求他打的卻是完全不符合他戰斗經驗的仗,也就是要把之前所有的戰斗經驗全部推翻。
這就像一個人按照自己的習慣寫了幾十年的字,突然有一天讓他練字要求他改變這改變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或許,這也可以說是時代的隔閡。
王學新給獨立團配上的這些裝備本不應該出現在這時代,李云龍這個處于舊時代的指揮官在使用這些裝備時會出現錯誤也是情有可原。
然后李云龍馬上就知道該怎么打了,他第一時間就召集了獨立團的幾個營長開了一個短會,其中也包括寧杰這個六營營長。
“計劃是這樣的”因為戰情緊急李云龍就長話短說“六營把部隊分散開防守,四個方向每個方向大概五百人,另外再配上兩千民兵,有沒有問題”
說著李云龍就將目光轉向了寧杰。
李云龍其實可以不這么說,他完全可以把前因后果整個作戰計劃說一遍讓寧杰寬心,然后再讓他六營與民兵一起防守。
但李云龍一上來什么也沒解釋,直接就說六營和民兵守大同。
這可能會把寧杰嚇到,不只會把寧杰嚇到,其它營長也被李云龍這話給嚇到了,他們全都疑惑的望向李云龍,接著又望向寧杰想聽聽他會怎么回答。
如果按正常的思維,寧杰此時應該這樣想“八路軍這不會是想丟下大同獨自逃命吧他們一個獨立團三千多人進來,現在又三千多人出去爽快得很吶,就丟下咱們六營也就是原23團的人和民兵一起防守,這不是空手套白狼留著咱們在這等死嗎”
如果寧杰是這么想的,接下來肯定就會猶豫了,然后再找借口“團長,那些民兵連槍都端不穩,這么打不行吧鬼子又是大炮又是飛機的,咱們頂不住啊”
但寧杰想都沒想就點頭道“沒問題,保證完成任務”
李云龍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其實是他對寧杰的一次測試,他想知道寧杰是否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八路軍指揮員是否還把自己當“外人”如果寧杰心里還把自己當“外人”,那么就會有提防的心理就會想七想八的。
如果是這樣,那就真的不太適合駐守大同了,因為李云龍擔心他會在最緊要的關頭選擇投降鬼子。
現在李云龍卻放心了,他知道寧杰這表現就是鐵了心要跟著八路軍干沒有半點要回頭的想法。
寧杰也的確像李云龍想的那樣,他沒想過八路軍會丟下大同丟下他們獨自逃走,因為八路軍不是這樣的部隊。
退一步來說,如果八路軍真這么干了,他寧杰也要帶著部隊跟鬼子死戰到底不為什么,就為了跟大同的父老鄉親同生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