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無謂的抗爭后,王學新最后只能無奈的接受了伊恩上校和瓊的建議,痛心的在合同上簽了字同意用技術換零件,又很不情愿的走進了裝有“克里斯托弗”的防空洞。
防空洞里噪音很大,就像紡織機的工廠一樣“咔咔”的響,那是立在防空洞內一排排擺得整齊得像圖書館里圖書似的零件發出來的。
如果說與圖書館有什么區別的話,那就是這些零件是圓柱形的,中間有一個同時圓柱形的“內膽”,這些“內膽”在電驅動下不斷的旋轉有的不旋轉,所有零件后方都用看似凌亂但卻又有某種規律的電線連接在一起。
“我們把這叫編碼器”瓊解對著零件解釋道“它很旋轉一下發出一次響聲,就表示改變一次狀態”
然后瓊又望向王學新,說“你應該知道是什么狀態”
王學新“哦”了一聲,回答“就像我們的電燈開關”
“賓果”瓊微笑著點了點頭,對王學新僅存的一絲防備也就此煙消云散。
因為如果王學新不是對“萬能解碼機”有所研究,根本就不會知道她所說的“狀態”是什么意思。
瓊不知道的是,她這個問題對于王學新來說就是小意思。
盡管王學新在現代不是什么好學生,但他好歹也上了本科線學過計算機基礎,知道初期的計算機都是以二進制計算的其零件只有兩種狀態,一是有電二是沒電,因此只能用二進制計算。
其實現代計算機最底層也是用二進制計算,所以才以1024為單位計算容量而不是以1000。注1024是2的10次方,對于二進制是整數
只不過它用我們習慣的界面也就是轉化成十進制讓我們更容易操作而已。
王學新看著面前正在工作的“克里斯托弗”,就大致明白這龐大的機器是怎么工作的了
它的每個零件就是二進制里的一個位,每旋轉一次就改變一次狀態,電燈開光也是如此拉一下開,再拉一關,如果不斷循環,有電時表示“1”,沒電時表示“0”。
其后一根根復雜的電線,則是與其它位串聯或并聯,在計算時需要進位時就通過電線控制著另一個零件旋轉改變狀態。
“我們也考慮過用繼電器代替編碼器”瓊解釋道“你知道的,這種機械式運轉效率很低,不僅速度慢、耗電量高還會占用很大的空間”
王學新點了點頭,這是一種機械式的計算機,要帶動這里數以千計的零件旋轉,耗電量肯定不低。
“這已經是我們對克里斯托弗進行簡化的結果了”瓊有些尷尬“這是因為我們考慮到你們需要破譯的電碼不會太復雜,另一個也是運輸機空間有限,因此只構建了這個小型的解碼機”
接著瓊又把話題拉到了繼電器“我們也考慮過用繼電器,但有一個困難,繼電器無法保持狀態存儲我們需要的信息,我想知道你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王學新聽著瓊這些話有些懵,心下還有點緊張。
因為他這是在跟這時代最優秀的數學家、科學家、解碼專家說話,這可是半點馬虎不得,只要有一點說得不對,就很可能被瓊找到突破口然后把所有謊言全部撕開暴露在陽光下。
不過王學新想了想,覺得就算瓊是現代最頂級的科學家,就算自己沒有瓊聰明沒有她的學識,但這些東西放到現代就是些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問題,自己回答起來應該沒什么難度。
想到這,王學新就靜下心來分析這個問題。
繼電器無法儲存信息
為什么無法儲存
現代的計算是用內存和硬盤儲存信息的,這時代當然沒有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