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提的這浮點運算,不僅讓瓊感到吃驚,遠在世界另一頭的圖靈聽說了都是又驚又喜。
如果說之前八路軍在繼電器方面走在前頭還能算是他們的運氣的話,那這浮點運算就是實打實的創新和突破了。
圖靈甚至都在懷疑八路軍是不是已經全面應用了低運算速度的計算機
“這種算法看起來是長期大范圍應用后產生的一種節約成本的創新”圖靈說“如果,華夏的計算機還沒研發出來就有了這種算法,那只能說他們的思維太超前了”
也難怪圖靈會這么想,這是大多數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規律在工業發展中,人們往往是先生產出機器,在使用中發現它有哪些哪些不足,然后才會想方設法的用各種方法去解決這些不足。
但華夏在計算機方面卻違背了這種規律其計算機還在研發中還未投入使用,這種成熟的可以有效節約成本提高零件利用率擴展運算范圍的算法就已經形成了。
這讓圖靈很意外,心里忍不住對這個早已聞名海外的華夏團長有了些好奇
另一邊的王學新,此時已經把繼電器用在“高火”上了。
在此之前,“高火”的控制是機械式的,簡單的說就是高火的控制系統主要是由兩個氣壓瓶動力實現控制氣壓瓶連著“高火”的操縱桿,需要拉動時就打開閥門釋放氣壓瓶的氣壓以推動操縱桿調節。
這種操控方式有很多缺點,比如重量大、占用空間大、操控不夠精準等等,甚至到后期想穩定飛行都有困難氣壓瓶的氣壓釋放一部份后壓力隨之變小,同樣的預設時間內就達不到需要的操控值,于是越到后期飛行越不穩定。
這直接導致“高火”的精度較差,它還真是需要靠運氣或是批量轟炸才有可能命中目標。
這些問題隨著繼電器的應用就解決了。
氣壓瓶就沒必要帶了,帶上一個儲電池再由若干個繼電器連接成電路控制一個電動機,再由電動機產生的扭力控制操縱桿。
這么做不僅重量比之前輕了許多,操控也更精準、更及時,后期也不會出現變化,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整體性能。
王學新沒有親自去三家店,他讓人把繼電器和設計圖紙送給正在三家店生產改進“高火”的蘇教授。
蘇教授收到東西時正與和志民兩人討論著怎么進一步提高“高火”的精度,他們設計了很多方案,包括為氣壓瓶加上氣壓計以適時根據氣壓大小自動調節數據,發現很難做到又想著增加氣壓瓶使其能長時間保持穩定等等。
但各種方法都在實驗后一個接著一個被推翻。
這是機械操作的特點,它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因為每個氣壓瓶都不可能一樣每架“高火”在飛行的過程中釋放的壓力也不一樣,甚至操縱桿需要的力度都不一樣,根本就沒法精準控制。
但圖紙一來,蘇教授看了看,就帶著一絲苦澀的微笑對和志民說道“咱們別折騰了,人家已經把這問題解決了”
說著就把圖紙給和志民遞了上去。
“什么解決了”和志民還不信,這么復雜的問題哪里是說解決就解決的
但看了看圖紙,和志民不由心服口服“咱們一直想著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進,卻沒想到人家不玩這一套了,直接把機械式控制改成了電力控制”
蘇教授打趣道“我說老和,咱們可得加把勁了否則,咱們這幫老頭在這都像是吃干飯的,啥也沒干啥也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