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雷達能觀測到炮彈時,炮彈已經在半空中了,等雷達觀測到兩點并給出這兩點的數據,炮彈已經快要落地了吧
而王學新居然說能在炮彈落地之前就得出數據也就是要在幾秒鐘運算并得出結果,這時間就算把數據讀一遍都不夠吧還能把整條彈道算出來
蘇欣和蘇禮國當然沒想到,像這樣的計算對于計算機來說不要太簡單,就算是落后的繼電器計算機都不需要幾秒。
兩人想歸想,見王學新不說就知道這應該是軍事機密,于是也就不再多問了。
蘇禮國沉默了一會兒就繼續按照王學新的假設分析下去“如果像團長說的,咱們能這么快就計算出結果,那的確比炮兵觀察員快得多也有實戰的價值和研發的必要”
蘇欣忍不住朝王學新揚了揚頭,說道“小王同學,你可別吹牛,到時候算不出來,咱們兵工廠可就白費功夫了”
王學新“唉”了一聲拍了拍胸膛,說道“你們放心,這都不是事兒”
見王學新這么有信心,蘇禮國也就不好再說什么了,他繼續說道“就算我們能解決所有這些問題,但還有一個問題無法解決這拋物線是算出來了,但拋物線的反向延長線可是一條線,而且還是可以無限延長的線,我們怎么才能知道敵人炮兵陣地的確切位置”
這一來王學新就愣住了。
雖然蘇禮國沒有詳細分析,但王學新卻是聽懂了。
現代炮偵雷達之所以有用,不僅因為計算機能快速的計算出彈道,更因為計算機的發展出現了數字地圖簡單的說就是地圖數字化,敵人所在地區的地圖是用數字表示的。
只有這樣炮偵雷達計算出炮彈的彈道才有意義,因為其彈道拋物線的反向延長線與數字地圖結合會有一個交點,這個交點就是敵人炮兵陣地的高度。
如果不知道這個高度而只是計算出彈道,炮兵依舊無法確定目標的位置當然也就無法對其實施壓制。
這讓王學新陷入了沉思。
因為這可不是什么小問題,沒有數字地圖就意味著他考慮的一切都不可能實現。
同時王學新也明白了為什么二戰時期沒有炮偵雷達。
這不是說別人笨王學新能想到的東西,就是用雷達偵測炮彈反推敵人炮兵陣地這個想法,全球那么多科學家而且還是在戰爭狀態下的科學家,他們怎么會想不到
這些科學家可是千方百計的想著把怎么把敵人干掉而且還是在“國破家亡”的壓力之下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也想到了卻因為條件不成熟的原因做不到。
現在又能怎么辦呢
等數字地圖出現
還是自己搞數字地圖
王學新不確定這時代的技術有沒有達到制作數字地圖的程度。
如果沒有,炮偵雷達這玩意可能真的“出師未捷身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