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還得把技術進行封裝不讓別國彷制。
到時在這種生死憂患的威脅下列強們還不得一個個排著隊在那等著嗎
想到這王學新不由喜出望外他娘的,這下發了還辛苦的賺什么軍工幣啊,做生意就吃不完了
王學新沒有遲疑,他馬上給蘇禮國發了一封電報“數字地圖的問題已經解決,立即展開炮偵雷達的研發”
另一邊的蘇禮國只感到奇怪,他對蘇欣說“最難的兩個部份團長說都能解決,可是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那還研發個啥呢”
蘇欣覺得也對,最難的一個是計算問題另一個是數字地圖問題,這些對華夏的軍工人員甚至對蘇禮國這個專家來說連門檻都進不了。
但王學新卻說“已經解決”,真的能解決
至于其它的問題,比如波長第一代炮偵雷達用中波精度差點問題不大,旋轉速度的提高并不困難,那么其它還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呢
直接把馬克3雷達搬出去就差不多了吧
不過蘇欣往細里想了想,就回答道“蘇老,團長的意思,很可能是讓這款雷達更適合陸戰”
蘇禮國“哦”了一聲點了點頭。
馬克3型雷達鷹醬開發了是用于海戰的此時鷹醬主要的需求就是海戰,在太平洋戰場上與鬼子艦隊爭奪制海權,陸地上的雷達沒有多少需求,因此海戰雷達總是走在最前頭也最先裝備。
海戰,而且還是用來較正軍艦主炮的彈道。
要知道軍艦主炮的射程動不動就是十幾公里,這導致馬克3雷達的體積十分龐大而且重量過重軍艦可以有較大的載重因此鷹醬并不關心重量指標,它們甚至還為馬克3雷達配了一層裝甲以使其能防得住彈片和子彈的傷害。
注鷹醬弗來徹級驅逐艦主炮的射程16公里
但如果是陸地用的炮偵雷達就不需要這些防護也不需要那么遠的偵測距離了大概只需要10公里的偵測距離就已經足夠。
原因是炮偵雷達是用來偵測敵方炮彈的,它需要炮彈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偵測得到。
比如敵人鬼子射程最遠的野炮是90式75野炮,它的射程是15公里。
在其炮彈達到最高點前基本沒有偵測的必要,因為它很可能會被建筑或山峰擋住偵測不到。
對半分之后就是7公里,炮偵雷達的偵測距離如果有10公里,那就還有3公里的布設空間。
想到這蘇禮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他要對馬克3型雷達進行小型化、輕型化,如果能裝在一輛卡車上就最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