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還不只是“一秒”的問題。
王學新是這么對來蒙洛科夫說的“你們的52k型85高射炮有效射程10公里,且高射炮基本不配雷達完全是靠炮手的目力和經驗操控,對吧”
“是的”來蒙洛科夫點了點頭,接著又搖了搖頭,說“實際上,我們有一款聲波探測器,只不過效果不是很好,它只能探測到八公里左右的飛行器”
八公里這距離配上望遠鏡的觀察員也能看到了。
不過這種聲波探測器在黑夜和糟糕天氣時倒是有用,因為這時觀察員基本看不見什么東西。
“裝備這款雷達就簡單多了”王學新說“這款雷達對飛彈或是飛機的探測距離大概是三十公里,一探測到目標它馬上就能計算出目標的飛行軌跡,也就是說你們第一時間就知道飛彈會經過哪個高炮陣地的空域并提前做好準備,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來蒙洛科夫初時還沒反應過來,但仔細一想就驚呼出聲“團長同志,你是說目標飛抵高炮陣地上空的所有時間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
王學新點了點頭。
在沒有雷達也沒有計算機輔助計算的情況下,毛熊炮兵的全部反應時間就有三分鐘甚至更少。
毛熊炮兵要在這三分鐘內做完所有事,其中包括大概一分半到兩分鐘左右的操炮時間,剩下的一分鐘他們能打出十幾發炮彈52k理論射速20發每分鐘,實際射速只有12發,而且還是動作嫻熟配合好的炮組的數據。
注二戰時期高射炮的操炮會比現代困難得多,其中最困難、最耗時的是判斷目標高度然后手動調節炮彈引信的爆炸時間
但如果有雷達有計算機輔助,所有這些動作就不是在飛彈進入高炮射程的三分鐘內的事了,而是高炮部隊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甚至已經知道諸元和射高這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因為根本就來不及計算也不知道目標會從哪個角度哪個高度進入高炮陣地空域,所以諸元和射高甚至無從算起。
但如果有了計算機輔助所有這些都是小事一樁了,毛熊要做的只是事先把各高炮陣地的坐標按要求輸入計算機,剩下的就交給計算機自動完成。
也就是說,使用了炮偵雷達后,飛彈進入高炮射程范圍的所有三分鐘都會被充分利用,攔截時間由原來的一分鐘變成了三分鐘,在這三分鐘時間內一門高炮就能打出36發炮彈。
36發對比之前的12發姑且不論精度,僅僅只是打出的炮彈數量就是原來的三倍,也就是攔截成功的概率增加三倍。
這些話一傳到最高副統帥那,最高副統帥馬上就明白了,這種雷達并不是指揮一個高炮陣地,而是可以同時指揮一個高炮防御體系,它實際上是一個指揮控制中心,原則上在它的偵測范圍內也就是以其為中心以30公里為半徑劃一個圈,在這個圈內的防空體系都可以由它指揮。
最高副統帥要做的,就是用電話線及無線電將各個高炮陣地與這個雷達連接起來,可以第一時間將它計算出的數據及時送到各高炮陣地手里就可以了。
“這會使防空仗變簡單”最高副統帥擲地有聲的說道“這是我們需要的東西,告訴來蒙洛科夫同志,想辦法買下它”
來蒙洛科夫得到命令后就有些無奈的對王學新說道“你贏了,團長同志如果你說的這款雷達的確有你說的性能的話,那么我們會買下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