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燒到39度了,吃了藥退了點燒到38度,乘著舒服點碼了兩章,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反復。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三家店那邊王學新就沒有多管了,他相信在蘇欣幾個人的配合下能把這種對飛彈的炮偵雷達整出來畢竟它只需要簡單的整合,或者說連整合都算不上,就是把雷達偵測到數據傳輸給計算機處理。
倒是八路軍自己要用的炮偵雷達有些難度,難度主要體現在電子管和水銀延遲線存儲器的整合上,不過王學新相信以蘇禮國等人的水平完成這些也不是什么問題。
王學新主要把精力放在從毛熊那運來36門1938式122口徑榴彈炮上。
1938式122榴彈炮也叫30式榴彈炮,這炮對于毛熊甚至對于世界戰場而言都是相當先進的一門火炮。
其它的不說,華夏在志愿軍時期就開始從毛熊那進口這門炮,之后自己彷制并命名為54式,再之后又改進了命名為541式一直用到90年代才完全退出。
也就是說,這款炮在華夏手里用了四十幾年才被淘汰,據說在志愿軍上甘嶺戰役中曾出現過某炮兵連在4分鐘內打出96發炮彈將敵人兩個營炸得死傷慘重的戰績,由此可知這款炮的威力。
注這門炮目前收藏于華夏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
因此王學新根本就不需要考慮,直接就進口30。
王學新這筆生意可以說是大手筆志愿軍時期全軍只進口249門,王學新這下一口氣就進了100門。
首批到達的36門炮及18000發炮彈算是毛熊給的定金毛熊擔心八路軍拖進度,打算先給些火炮和炮彈讓八路軍嘗些甜頭。
他們想著如果八路軍用這種炮用得爽了,為了能快些拿到剩下的火炮和炮彈,八路軍也會加快研發炮偵雷達的進度吧此時的毛熊在戰爭的壓力下可是一點時間都不敢擱,其中尤其是巴庫油田萬一漢斯放棄了占領油田用飛彈對其進行無差別轟炸,那毛熊就完了。
孰不知王學新澹定得很,因為火炮這東西拿到手后不是馬上就能用的,它得熟悉一段時間,而在熟悉火炮的這段時間,毛熊要的炮偵雷達應該能出來了吧
在火炮的分配上,王學新沒有多想,把火炮平均分成三份給三支機械化部隊。
對于王學新這個決定陳松勇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問著王學新“團長,炮兵不應該集中使用嗎分散到步兵部隊中一個團只有12門,能起什么作用呢”
應該說陳松勇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這時期的炮兵基本是集中使用編成一個炮兵團、炮兵師之類的。
分散使用就會像毛熊把坦克分散到步兵中一樣,它們不僅不能起到協同的作用反而會互相拖累坦克為了適應步兵的行軍速度無法放心的前進,步兵有時也會因為坦克無法跨越復雜地形只能走公路。
炮兵也是如此,一個機械化步兵團只分到12門炮,這些炮在面對敵人動不動就是幾十門炮能討得了好嗎一個火力覆蓋就全完了吧
其實不只是陳松勇會這么想,就連參謀長也是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