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王學新分析,“虎式”之所以會出現在多倫縣很可能與鬼子戰略方針的改變有關,其實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王學新。
史上鬼子的確有購買“虎式”的意愿,鬼子花的還是大價錢以單價645萬帝國馬克購買,而“虎式”的實際價格只有30萬帝國馬克。
網上有許多人認為這是漢斯借這個機會敲鬼子一筆,實情卻并非如此。
原因是漢斯賣給鬼子的“虎式”附加了許多鬼子迫切需要的技術包括發動機的關鍵技術,另外這“虎式”還需要拆卸、打包再用潛艇運輸,還要派教官、技術人員、后勤人員隨潛艇一起到鬼子那組裝、維護以及教會鬼子怎么使用。
其它的不說,僅僅只是讓一艘潛艇以及全體艇員冒生命危險運輸就可以值這個價了。
所以645萬帝國馬克妥妥的良心價,甚至可以說是半賣半送,如果不是因為鬼子是其盟友漢斯是不會為了賺這點錢冒這么大的風險。
不過這宗交易最終沒能達成。
原因是鬼子與漢斯的交易時間太遲了43年鬼子才去了解“虎式”并對進口一事談判,44年2月決定下單,漢斯計劃當年12月交貨
但這時毛熊已經反攻進漢斯本土,鷹醬和日不落也已經在諾曼底登陸了,漢斯自己都要亡國了怎么可能按時交貨
于是毫無意外的,鬼子先后付款的兩輛“虎式”都被漢斯以“租借”的名義派上戰場。
讓人奇怪的是“虎式”是42年服役的,一直處于落后狀態的鬼子應該馬上引進才對,為什么直到43年才開始關注
這其實與鬼子的需求有關
鬼子的主戰場是華夏,華夏一直以來都沒多少坦克也沒有反坦克裝備,因此鬼子落后的坦克在華夏居然能大殺四方。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鬼子面對鷹醬的進攻馬上就認識到自身坦克的不足了。
確切的說鬼子急著引進“虎式”并不是因為太平洋戰爭,因為鬼子知道在太平洋島嶼上坦克基本發揮不了作用鷹醬在戰前總是用艦炮對小島轟上幾遍,多少坦克放在島上也會被轟成零件狀態。
真正讓鬼子下決心引進“虎式”的是華夏遠征軍。
華夏遠征軍自43年3月起從阿三那出發對鬼子發起猛攻,遠征軍裝備著全套的鷹醬裝備,初期用的是24霞飛輕坦,不久就換裝“謝爾曼”,打得鬼子毫無還手之力。
這逼著鬼子下定決心購買并仿制“虎式”,于是直到這時才找上了漢斯。
有王學新在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因為王學新八路軍提早將“謝爾曼”坦克引進到華夏,這使鬼子提前體會到了戰車性能被碾壓的感覺,于是就有了引進漢斯坦克技術的緊迫性。
這直接導致鬼子去年與漢斯談判并迅速達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