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志民這時反應過來了:“然后,我們就能計算出飛彈與目標的距離以及夾角”“是的”王學新點了點頭。
往簡單里說這就是一個三角形,儀器、飛彈及目標三點構成的三角形。割
在這個三角形里,只要知道兩條邊及其夾角就能計算出三角形的另一條邊和所有的角。
這如果讓人計算是不可能的。
因為飛彈的位置隨時會改變,人的計算速度再快也跟不上,還沒算出結果飛彈已經不知道飛到哪了,于是無法實現跟蹤。
但計算機不一樣,電子管計算機的計算速度是每秒幾千次,晶體管的計算速度就一下提升到每秒幾萬次甚至幾十萬次。
注:華夏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的計算速度每秒五萬次
不管是幾千次也好幾萬次也罷,像這種簡單的三角函數也是瞬間就能給出答案。
因此它就能完對飛彈的適實跟蹤并及時傳輸指令讓飛彈調整自己的角度準確的飛向目標割
王學新與和志民兩人又解釋了一陣,其它人很快一個個都想明白了,接著就忍不住發出一片驚嘆:
“沒想到還能這樣啊,看來計算機是大有用處”
“真要做到的話,這反坦克飛彈就厲害了,命中率肯定會提高不少”
“不只是命中率的問題,它受環境和氣候的影響也會少很多吧”
這話說的對,如果只需要用瞄準儀對準目標,射手就不需要一邊看著目標另一邊又要去找導彈,然后還要控制著導彈飛向目標,于是當然會省心得多。
不過王學新想的卻不只是這個割
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更大的優勢,是它可以改成車載甚至給直升機裝備,射手只需要坐在副駕駛室上然后用瞄準儀瞄著敵人坦克,接著就“轟”的一聲
試想,如果把這玩意裝在半履帶裝甲車上變成反坦克車,又或者裝在直升機上用來獵殺坦克都是一件美事。
原則上說,如果這種反坦克導彈搞出來,八路軍不需要等到t44出廠就可以進攻多倫縣。
不過想想,王學新又覺得反坦克導彈也沒那么快吧,雖然激光測距儀有了、計算機有了、晶體管也有了,反坦克導彈是現成的,但要把這些結合起來還是需要一些時間,何況這其中還有編程也就是接線的問題。
這樣一估算,到時很可能是坦克和反坦克導彈同時出來。
這樣也好,反坦克導彈的用處可不只是用來炸坦克,炸碉堡之類的同樣是把好手。
再說了,反坦克裝備可不嫌多,尤其在這鬼子的“虎式”還在訓練機動躲避反坦克導彈,多幾種對付方法多一層保險,戰場上沒人會嫌裝備多的割
“團長”就在王學新想著這問題時,急得滿頭大汗的喬永興上前來說道:“這這事,我可不會啊”
“不要緊”王學新安慰道:“喬主任,你只要按別人的意思對飛彈修改就可以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激光方面是蘇禮國的事,計算機由陳杰風負責,他們處理好后的數據由導線傳輸到飛彈上進行控制甚至反坦克飛彈都可以不需要更改,重要的是其它的能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