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其實史上也有這樣的戰術,就是把坦克埋在地下當炮臺用。
只不過那是在太平洋戰場這么做過,現在卻是在華夏戰場上出現這種用法了。
這不能完全說是錯的,它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比如鬼子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鷹醬的“謝爾曼”,其97式、95式完全不是對手,不埋著當炮臺用又能怎么辦
還像常規戰術一樣機動作戰
那可是地形復雜的島嶼,本身機動就困難,面對的又是打不穿的“謝爾曼”,機動作戰就跟找死沒區別,還不如把坦克埋在地下還能發揮一點作用。
埋在地下至少有幾個好處
一是很難被敵人發現,其炮塔以下都埋在土里,外面如果再做些偽裝敵人坦克幾乎無法遠距離發現它。
那么,這坦克反而有可能近距離接近敵人坦克甚至有可能瞄準“謝爾曼”的側裝甲。
就算只能打出一炮,那也算是有機會能跟敵人拼命,總比送死要強吧
二是這么一埋其防御就高了薄弱的炮身埋在土里只露出炮塔,敵人能打的就只有炮塔。
炮塔裝甲厚且被彈面積小,于是還能擋一擋“謝爾曼”。
三是這些坦克埋在地下就相當于步兵的一個火力點,敵人步兵要進攻也會深受其擾。
此時赤峰的情況也差不多,赤峰城外一片空曠,鬼子的戰車聯隊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出城作戰要么守在城內巷戰。
出城作戰是送死,城內巷戰八路軍手里還有火箭筒那就更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干脆,埋在地里當碉堡當炮臺用了
所以李云龍打著打著就有些奇怪了,他得到的情報是鬼子手里還有幾十輛坦克,原本以為鬼子會出來練練手,可是打來打去愣是沒點動靜。
又過了一會兒,李云龍就知道鬼子是不會出城了,于是一揮手,戰士們就在坦克的掩護下緩緩朝赤峰推進。
李云龍還對通訊員下令“命令各單位,注意敵人的坦克,尤其是97式”
城市巷戰與野外作戰不一樣。
野戰t44和“謝爾曼”幾乎不用擔心敵人坦克,但城市巷戰卻是近距離的,而且很可能會被敵人攻擊側裝甲,所以t44和“謝爾曼”也要小心。
坦克履帶“嘎啦嘎啦”的響著,發動機發出低沉的轟鳴,坦克車身隨著地勢的起伏輕微搖晃著向目標推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在八路軍攻擊線剛推過倒塌的城墻時突然槍聲大作,鬼子的反擊開始了。
后來李云龍才知道那只是鬼子的第一道防線,岸本村樹只布設了少量的部隊在這道防線上擋一擋八路軍。
其目的不是想阻止八路軍的腳步,而是希望八路軍戰車更集中更靠前。
這方面岸本村樹有過思考埋在地里的戰車只有一次機會,因為只要一開火就會被八路軍發現,不管有沒有擊毀目標。
到時八路軍就會有防備,再想用這種戰術消滅八路軍戰車就困難了。
所以,岸本村樹希望八路軍的攻勢能更快些戰車更多些,而且靠前的是戰車而不是步兵。
在這方面岸本村樹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