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架“拉5”能攜帶6枚空空飛彈,那么還需要攜帶三挺機槍嗎
首先,“拉5”的作戰方式就應該是在敵人射程之外先敵開火追求能先發制人,這用的當然是空空飛彈而不是機槍。
其次,敵人bf109戰時必定會利用其速度快的優勢對“拉5”實施咬尾攻擊,這時“拉5”即便有機槍也派不上用場。
再次,就是三枚空空飛彈已經達到“拉5”單側機翼掛載重量的上限,機翼上增加一挺機槍就很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何況機槍在射擊時還有很強的后座力會在機翼上造成劇烈震動,這對機翼的傷害很大。
綜合這幾方面的考慮,就沒什么好猶豫的,果斷把機翼機槍取消了。
另外,王學新還額外規定,飛行員在作戰時優先使用翼尖掛架上的飛彈。
原因很簡單,翼尖掛架距離機身最遠,它的重量雖然也是100公斤但產生的杠桿效應卻最大,先把它發射掉就會減輕機翼的許多壓力。
這方面研發問題倒不是太大,因為八路軍的防空飛彈從頭到尾都是自己生產的,生產工藝也相對成熟,現在只不過就是把它改小改短其它的設計都沒有更改,那就是尺寸的問題了。
在空空飛彈緊鑼密鼓的研發的同時,飛行員的訓練也在同步進行。
這事王學新就交給俞平了。
當王學新跟俞平說起這事時他還有些不相信。
“三公里”俞平吃驚的說“這距離敵人的飛機還只是個小點吧,如果在云層里連看都不看見,能打得準嗎”
王學新一聽俞平這話就知道他的作戰思維還沒轉變過來。
“俞隊長”王學新說“如果用空空飛彈作戰,那不是盯著敵人的戰機看了”
俞平被王學新這話說的湖里湖涂的“團長,咱們打的是敵人戰機,怎么能不盯著敵人戰機看呢如果不盯著敵人戰機,那還怎么打”
王學新反問一聲“按你的意思,那雷達兵也是盯著敵人的戰機看了那防空系統也是看到敵人戰機才能把它打下來了還有那炮偵雷達,是不是炮兵看到敵人的炮彈才能計算出敵人炮兵陣地的位置”
聽著王學新這話俞平就有些明白了。
“團長,您的意思是”俞平將信將疑的說“到時候,咱們是要盯著雷達看”
王學新點了點頭“當然得盯著雷達看,從雷達上看出敵人從哪個方向來,距離多遠,在什么區域,然后再用空空飛彈打它們就對了等你看清了敵人戰機,那時就已經遲了”
王學新這話說的還真是,“拉5”對陣bf109,優勢就是在其射程之外發起攻擊,一旦進入機槍射程“拉5”就沒有任何優勢。
看著陷入沉思的俞平,王學新覺得這樣可不行連俞平這個身經百戰的航空隊長聽到這事時都是這反應,那其它隊員還不更糟
后來王學新發現自己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他把飛行員聚在一塊開個會,一說起這種空空模式霎時會議室里就一片嘩然,飛行員們紛紛對此表示懷疑
“這能行嗎我看還是機槍靠譜”
“可是我們只有一挺機槍”
“到時會不會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
也難怪飛行員們會有這樣的疑慮。
一方面現在全球都沒有這種空戰模式,飛行員們對這種打法是聞所未聞,對它會有所懷疑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