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還少不了趙剛的功勞。
因為造船廠和旅順兩地雖說已經投誠但其實并不團結,甚至還暗潮涌動有內亂的趨勢。
這不是說造船廠和港口之間有矛盾,而是百姓起義的部隊與偽軍投誠部隊之間有矛盾。
從百姓的角度來說這些偽軍平時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現在搖身一變就成了自己人,那怎么行之前犯下的罪行背的血債就一筆勾銷了甚至還能領導起義哪有這么便宜的事
于是很自然的就想清算這些偽軍。
而站在偽軍的角度考慮,如果投誠了還要被清算還要被治罪,那還不如不投誠徹底跟著鬼子干得了,雖說這從長遠來看沒活路,但也不至于眼前就過不去吧
所以偽軍一直都在左右搖擺猶豫不決,再加上其中鬼子奸細又在挑拔離間,于是大有百姓起義軍與投誠偽軍先打一仗的局面。
趙剛帶著幾個政委往兩地一分配,這危急就解決了。
趙剛是先到港口然后又去了造船廠一趟,他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確定了投誠偽軍的領導地位,也就是讓偽軍指揮民兵。
趙剛這是很聰明的做法,確定了投誠偽軍的地位就是給他們吃了一個定心丸,百姓起義部隊那里只需要做好工作就可以了。
趙剛也有充分的理由,他對義軍解釋道“同志們,偽軍投誠了就不再是偽軍了,我們就要把他們當作自己人看待我軍的政策是既往不咎,既然接受了他們的投誠就不能再計較之前做過什么事啦,否則鬼子還沒趕出去,咱們自己人就要先把舊帳翻出來算一算,這樣什么時候才能算得清啊什么時候才能把鬼子趕出去啊這不僅對抗戰大局不利,反而會被鬼子利用分裂我們各方力量。所以,這筆帳如果要算,就應該算在鬼子頭上”
這是戰爭時期無奈的選擇,偽軍投誠之前干了什么事的確不能清算,這要是算起來是永遠都算不清的,如果一筆一筆的都算清了,也就沒有偽軍投誠這回事了。
“至于由誰來領導誰來指揮”接著趙剛又繼續說道“既然他們是我們自己的同志,那我們就想想,誰更有作戰的素質,誰更有指揮的經驗,誰更了解鬼子的戰術”
這就不用多說了,肯定是投誠的偽軍更有優勢。
大多百姓對軍事方面是兩眼一抹黑什么也不知道,他們平時甚至連槍都沒摸過別說槍了,鬼子一方面是擔心百姓“造反”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盡可能搜括民間的戰略物資,就連菜刀都是幾家共用一把。
一旦有什么事,百姓起義軍往往就是一窩蜂的上亂打一通,而偽軍至少受過鬼子的訓練而且還跟游擊隊打過仗,他們知道該怎么組織怎么指揮。
在穩定了港口和造船廠兩地的局面后,修復軍艦并把開動就不算什么難事了。
畢竟這里有全國最大、最先進的造船廠有許多技術員。
另外還有目前華夏唯一的一個對外港口,港口有許多運輸船只和水手,如果連軍艦都開不了那也不配成為東北的對外港口了。
本章完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