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倒著打”的戰術其實也不是王學新發明的,而是近代華夏海軍的真實戰術。
近代華夏海軍沒發展起來的時候其實是很憋屈的,比如毛熊四艘“憤怒級”軍艦就能稱得上“四大金剛”,接著又是從毛熊那進口了現代級驅逐艦,這些軍艦其實都十分落后。
尤其鬼子在鷹醬的幫助下已經擁有了現代化的驅逐艦,其無論是雷達還是噸位還是火力都比華夏軍艦先進。
但華夏軍艦就只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反艦導彈射程遠鬼子由于受到限制因此無法發展遠程反艦導彈,其主要是用于防空。
當時網絡上各種對比鬼子與華夏的軍艦,普遍認為華夏軍艦各方面性能全面落后,只有反艦導彈一項長處無法改變戰局。
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因為華夏軍隊當時就有這種“倒著打”的戰術。
在雙方都沒有航母的情況下,如果兩艦在海上相遇,華夏軍艦即便落后,但只要抓住反艦飛彈射程遠這一項優點與敵人軍艦保持距離,就擁有“我能打到敵人而敵人打不到我”的優勢,除非是我軍軍艦把所有反艦飛彈打空并且一發都沒中這時我軍軍艦才有危險。
因此,即便是在華夏海軍還沒發展起來時,鬼子紙面上性能優秀的軍艦依舊無法戰勝我軍,更別提現代華夏海軍井噴式發展了。
此時的王學新,是直接把近代華夏海軍的戰術拿到這時來用了。
接著王學新就與許煥東進一步討論軍艦的改裝及訓練問題。
比如既然要采用“倒著打”的戰術,那么反艦飛彈就應該更多的反方向裝此時的反艦飛彈還不是垂發的,如果正向安裝要打向后方,飛彈就需要在飛行的空中調一個頭,不僅更困難耗時更長,還會減少飛彈射程。
反方向裝就不一樣了,直接朝目標發射簡化了許多步驟。
再比如,船員的配置上就不再是大批的防空機槍射手、防空炮炮手,或者艦炮炮手了。
在這樣的戰斗中艦炮幾乎起不了任何作用。
因為八路軍的軍艦不可能進入敵人艦炮的射程一進入敵人艦炮的射程就只被擊沉一個結果。
而如果不進入敵人艦炮射程,那么敵人也不會進入我方艦炮的射程。
因此趙剛還建議干脆就把主炮也拆了。
但這個建議很快就被許煥東否決了。
“政委”許煥東解釋道“主炮拆除困難需要時間,我們沒有那么多準備時間。另外,主炮還是有存在的意義的,比如我方軍艦如果要對地增援時,如果沒有主炮就無能為力了”
趙剛“哦”了一聲就不再說什么了。
所以,王學新這種戰術再加軍艦的改裝,實際上更需要的是雷達兵以及飛彈兵,而這些八路軍已經有儲備,迅速成軍問題不是問題。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這些雷達兵以及飛彈兵他們絕大多數都是陸軍是旱鴨子,把他們調到軍艦上作戰,怕是得吐得死去活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