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毛熊的這款37防空炮并不落后,它是1939年研發40年開始批量生產的,被稱為抗漢斯神器的1939式高炮。
但這玩意之所以被稱作抗漢斯神器并非因為它的防空性能,而是因為毛熊為它裝備了穿甲彈用它來打漢斯的坦克
使用穿甲彈的這款1939型高炮可以在500米的距離上擊穿46厚的鋼板。
要知道這東西可是高射炮,每分鐘可以打出80發炮彈的玩意,而漢斯這時期的坦克大多正面裝甲都沒超過50,特別是炮塔和炮塔連接處的裝甲只有35左右。
于是毛熊的1939高炮就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在一次保衛戰期間漢斯累計被擊毀80輛坦克就有60輛是被1939高炮擊毀的。
但這玩意做為防空炮防空卻明顯比不上鬼子的96式25高炮。
主要原因是高炮放在軍艦上精度太差了軍艦是一個海上平臺,原本就在海水里不斷搖晃,戰時各種艦炮發射時其后座力還會造成劇烈的震動,所以艦炮即便是瞄準了目標且計算的諸元沒有任何錯誤也有可能射偏幾公里。
艦炮炮彈要是能打到目標一公里內已經是相當準確了,接著就是用密集的炮彈將目標炸毀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用數量彌補精度。
這個理論同樣也可以引申到軍艦的防空火力上,其精度的不足就需要用數量來彌補而不是威力。
現代的近防炮就是在這基礎上研發的。
比如華夏的1130近防炮其之所以被稱為“1130”,是因為它有“11”根炮管每根炮管是“30”口徑的。
這家伙一分鐘就能打掉一萬一千發鎢制穿甲彈。
實際上“1130”還略顯落后了,華夏最新的“2030”更是殘暴,20根炮管每分鐘能打出兩萬多發穿甲彈。
這些穿甲彈一發就要1000元,也就是說這種近防炮一旦開火,一分鐘就能打掉2000萬
注在這方面鷹醬與華夏的差距太大了,鷹醬因為沒有防御的需求,另一個原因就是鷹醬的裝備被軍工企業壟斷一動就是天價,因此直到現在其近防炮還只有六管,無論射速、口徑、射程都遠不如1130,更別提2030了。
試想,在現代都需要不斷的提升子彈密度來彌補精度的不足,二戰時期就更不用說了。
毛熊的37高炮射速只有80發,而且是單門裝的。
鬼子的25高炮射速200至260發,輕巡上是雙聯裝的,重巡和戰列艦上大多是三聯裝的。
這火力一對比馬上就知道孰輕孰劣。
也難怪鬼子會基本無視毛熊的“憤怒級”驅逐艦而把攻擊重點放在輕巡上。
秋葉慎一見時機成熟,一聲令下就命令第二、第三攻擊小組用最快的速度朝“名取”號巡洋艦俯沖下去。
由于經過改造,鬼子的新型水偵也具有俯沖轟炸的能力,同時俯沖轟炸時還能將速度突破飛行上限達到四百多公里,秋葉慎一相信這能給“名取”號造成一定的困擾。
與此同時,秋葉慎一就加足馬力帶著自己的僚機朝正在空中盤旋的敵人水上飛機撲去。
那一刻謝含的確有些慌了,他畢竟是民航機駕駛員從未見過這場面,尤其看到鬼子兩架水偵惡狠狠的朝自己撲來時馬上就有些手足無措如果說起飛、偵察這些事他克服克服還能做到,跟鬼子專業飛行員在空中作戰,他是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