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化后規模化生產問題就不大了。
平面化設計就是為了流水線生產而生的,史上這種設計并不比第一塊集成電路發明晚,它們是同時出來的
當時是個叫諾伊斯的人發明出了這種設計,誰也不知道它和基爾比誰早誰晚,但基爾比先一上注冊了專利
兩人打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后法院只能判定兩者都擁有專利。
圖靈有了王學新的提示后,馬上就著手進行數控機床的電路設計并將其平面化用于工廠流水線生產。
據圖靈的報告王學新知道,原本用于生產一個晶體管的材料成本和人工費用,大概可以折算成30個元器件。
之所以要這樣折算,是因為兩者的材料成本和人工費都是不一樣的,圖靈沒法說一個集成電路芯片可以相當于多少個晶體管。
王學新對此很滿意,因為這就意味著生產成本減少到原來的三十分之一。
數控機床原本不是需要2000多個晶體管嗎
這2000多個晶體管不是成本太高嗎
給它一集成成本縮小到三十分之一,那就是還不到100個晶體管,頂多就是800美元,這成本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而且數控機床這玩意將來還可以賣的對吧
現在全球就只有華夏有數控機床,用著用著用舊了再高價丟到市場上別國還搶著要,這就是妥妥的是筆賺錢的生意
所以不用想,肯定要批量生產。
不過王學新學覺得如果要賣的話還得謹慎,因為鷹醬那邊有一天如果研發出晶體管的話,買了這帶有集成電路的數控機床拆開一看“上帝,原來還可以這么干”
于是馬上鷹醬就有集成電路了。
所以為了防止技術外泄,高價賣二手貨的想法就不太現實了。
數控機床那邊,蘇欣、陳杰風與和志民三人還愁眉苦臉的對著數控機床設計圖發愣。
數控機床的研發工作主要是由他們三人完成的,蘇欣負責機械部份、陳杰風負責計算機、和志民則負責數據部份。
上次王學新來的時候和志民不在場,所以他就多問了一聲“蘇廠長,團長他真的說咱們這數控機床按全部都使用晶體管發展”
“是的”蘇欣點了點頭,但又不自信的問身旁的陳杰風“小陳也聽到了吧我沒聽錯吧”
“我”陳杰風猶豫了下“好像,是這么說的吧”
然后又補充了一句“蘇禮國當時也在,要不去找他確認一下”
也難怪幾個人都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沒有那么多晶體管怎么能當作有呢
正發愣時,蘇禮國就帶著幾個研究員提著大包小包的來了。
“蘇老,你來得正好”蘇欣迎了上去“團長說的是不是真的”
“什么是不是真的”蘇禮國疑惑的問。
“就是,數控機床按全部使用晶體管方向發展,并且批量生產”
“當然是真的”蘇禮國想也不想就回答“團長的話還能有假”
“可是”蘇欣一臉懵“咱們哪去找那么多晶體管啊所有的產量都不夠”
蘇禮國也不說話,從包里小心翼翼掏出一塊嵌滿了硅晶片的板子,說“不就在這嗎誰說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