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津美治郎其實是看到了更細致的東西。
他知道在現在這種裝備情況下,即便是八路軍新兵構筑的防御工事帝國軍隊也很難突破。
這從奉天戰役可以得出結論。
當帝國軍隊朝八路軍防線沖鋒時,遭遇到的是步兵無法承受的打擊
空中是八路軍的火箭戰機發射的火箭彈,偶而還有直升機的掃射。地面是八路軍的炮火壓制。再沖近一些要面對的就是鐵絲網的阻攔以及各種地雷,在步兵速度被遲滯時,從火箭彈及定向雷打出的鋼珠就會像雨點一樣朝他們傾瀉
這都還沒算上八路軍的步槍和機槍子彈。
這種防御完全可以忽視步兵素質上的差距,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都毫無疑問的會倒在沖鋒的路上。
如果有什么可以突破這種防御,就只有配上戰車了。
但帝國的戰車在八路軍的戰車、火箭筒以及反戰車飛彈面前又是如此不堪一擊。
結果就是,八路軍的防線幾乎無法突破,哪怕是新兵防守的防線。
偶爾突破,八路軍很快就會撤到第二道防線繼續重復之前的場景。
也就是說,八路軍可以犯很多次錯,犯一次錯不過是讓他們丟了一道防線后退一步,有時八路軍主力還會發起反攻把失去的陣地再奪回來。
但帝國軍隊,即便沒有犯錯也要用大批的兵力往敵人的槍口上堆。
這樣打下去是沒有勝利的希望的。
所以,梅津美治郎希望能“以守代攻”。
也就是與八路軍換一個攻防角色,讓八路軍進攻而帝國軍隊防守。
這樣一來可以拖延時間等海軍那邊打完他們認為具有決勝意義的一戰,之后再增援“滿洲”。
二來,更重要的是梅津美治郎認為這可以消耗掉八路軍主力。
原因是八路軍如果是進攻的話,那就只能用主力新兵防守有余進攻卻不足,他們不知道怎么互相掩護也不知道步坦協同、步炮協同,也缺乏面對敵人火力時收放自如的節奏。
如果八路軍只能用上主力,那么帝國軍隊就先把這支部隊解決掉,接下來的事就容易多了,八路軍的防線就會出現許多漏洞了。
所以,梅津美治郎很自然的就看中了四平。
梅津美治郎會看中四平并不奇怪,這不只是四平是交通樞紐的問題,更是四平距離新京長春只有區區一百多公里。
要知道新京是偽“滿洲國”的首都,這要是都被八路軍打下來了,對關東軍的士氣乃至整個東北的人心向背都有很大的影響。
其實這是鬼子的執念,首都在鬼子的想法里就像是一面旗幟或是一種信仰,就像他們信奉的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一樣,一旦首都被占領士氣馬上就矮了半截。
這也是當初鬼子打南京并展開大屠殺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打下頑軍的首都就能摧毀頑軍的士氣乃至華夏人的心理防線,然后華夏就會投降了。
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首都在華夏人眼中更多的是指揮中心,雖然重要但還沒上升到信仰的高度,頑軍甚至早已做好了放棄南京遷都重慶的準備。
鬼子因為有這方面的執念,于是新京自然就成了他們的必守之地。
而四平是新京的門戶,它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八路軍的必攻之地。
然后,梅津美治郎就可以展開他的戰略了在四平布下重兵,構筑好防線甚至測好風向在上風位準備好毒氣彈。
一旦開打,就算八路軍占盡了各種優勢,要突破這樣的防線也要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