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營的編制大概八百人,不過這是最初的編制,訓練之后張子輝認為達到五百人就足夠了他認為夜戰不需要太大的規模,在夜視儀的幫助下能對敵火力實施壓制并清除就可以了。
甚至通常情況下張子輝都不打算讓自己的部隊發起沖鋒。
“沖鋒、近戰、肉搏這些事可以讓普通部隊上”張子輝說“我軍負責中遠距壓制,非必要不與鬼子直接接觸”
王學新沒有反對,因為他們可是裝備有夜視儀的部隊,而且夜視儀又是裝在半履帶汽車和坦克上的。
如果夜視儀普及到單兵身上,讓他們與鬼子近戰還有些道理,但如果是裝在半履帶汽車和坦克上的,當然不適合與鬼子接觸這些裝備與鬼子近距離接觸是很危險的,因為那時鬼子抱著炸藥包集束手榴彈就上來了。
所以張子輝的思路沒錯,戰時他的部隊就應該中遠距壓制,這樣才能發揮坦克和半履帶汽車的火力及夜視的優勢,至于五百名步兵,他們的任務更多的是阻止鬼子靠近保護坦克和半履帶汽車而不是沖鋒。
訓練方面就交給張子輝了,王學新更多的是管裝備研發上的問題。
從鷹醬和日不落那訂購的設備陸續送到太原最先到的是鷹醬的夜間戰斗機雷達,這款雷達的型號是“anas6”,首批十套。
測試后沒什么問題,顯示屏上大概能顯示三公里左右的目標距離不是很遠,但考慮到鷹醬的戰機還處在“追尾并用機槍將目標擊墜”的模式,對他們而言三公里已經足夠了。
研究所為這款雷達應該是裝在“拉5”戰斗機上還是裝在“蚊式”上吵翻了天。
有些人認為它應該裝在“拉5”上,代表人物是蘇教授
“拉5是戰斗機,我們要的也是夜間戰斗機,戰斗機怎么能用轟炸機去改呢”
“對啊何況蚊式的速度也不比拉5快,兩者都是630公里左右的時速”
“再一個,我們的飛行員飛慣了拉5,如果改成蚊式是不是要重新訓練過”
以和志民為代表的則支持用“蚊式”改
“這款雷達全重一千多公斤,這已經達到了拉5的最大起飛載重量”
“就算咱們用晶體管集成電路為它減重,拉5”也帶不了多少武器和油料了”
“用拉5”改很可能會出現很多未知的問題”
兩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無法說服對方,最后沒辦法只能把王學新請來做裁判。
王學新在會議室里聽完雙方的報告后大概明白了
蘇教授是從快速形成戰斗力方面考慮,如果用蚊式改,飛行員就要重新訓練過,且蚊式雖說飛得快但體積大機動性不強不太適合用于作戰時的追逐。
和志民則是從戰場實用性考慮,蚊式載重量大,裝一千多公斤的雷達完全不是問題,后續還有很多拓展的空間。
王學新是支持和志民的,因為這是一款夜間戰斗機,八路軍用于戰斗的又是空空飛彈,不需要對目標進行咬尾追逐,所以對機動性要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