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馬上就緊張起來。
研究所馬上組織技工抓緊時間生產夜視儀,因為還沒投入批量生產因此還有一些零部件需要改進,另外還要最終與坦克和半履帶汽車適配。
兩種版本不太一樣,坦克因為有坦克炮開火的震動,因此需要用高強度的顯示屏并且再加上減震裝置,否則裝上坦克后開幾炮就碎了一地,夜視儀再好也是白搭。
相比之下用于半履帶汽車上的要求就低多了,半履帶汽車只有一挺機槍,它對夜視儀的影響不大,只需要常規版本就夠。
不過這些在有了數控機床后問題都不大,只要蘇欣那邊設計出零件,用不了多久數控機床就能將其精準的生產出來了。
最忙的還是陳松勇。
這支部隊是由他指揮的,又因為是多兵種協同作戰,因此他就要聯系上航空隊、直升機部隊、敵后情報人員及游擊隊、甚至還要與前線部隊溝通了解作戰環境和敵人布署。
這些就是陳松勇平時干的事,所以雖然多但對他來說卻是游刃有余。
讓他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坦克運輸的問題
t44是在太原兵工廠生產的,要把它運到奉天再到前線作戰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直接開去肯定是不行的,t44發動機雖然經過改良但其壽命也不過只有270小時左右,這還是在不斷維修不停保養的情況下才能達到的壽命。
如果從太原經赤峰趕到奉天,只怕到了前線差不多就要報廢了。
用火車運又存在一個問題從太原到大同是窄軌,火車車廂的寬度只有兩米出頭,而t44的車身卻有264米。
大同之后的寬軌倒是能裝得下,但從太原到大同這段路就麻煩了。
到時難道真要讓t44先開到大同
這段路就有三百多公里,t44一路修一路開只怕也要三天左右。
以t44的故障率,有多少輛能開到還不一定。
其實這是陳松勇以最壞的情況做打算,此時的t44因為結合了漢斯發動機的優點故障率已經少了許多。
無奈之下,陳松勇只能再次動用群眾的力量。
他對各地游擊隊和百姓發出號召,說是有大型設備需要從太原運到大同,需要保證至少27米的寬度才能通過。
于是各地游擊隊和群眾馬上就自發的組織起來測量所在地附近的路段,有些地方被狹窄的山體擋著,就把山體拓寬;有些是房子建在鐵軌旁,就拆房子;還有的是過山洞,這就沒辦法了,只能從旁邊修建一條鐵路繞過去。
僅僅幾天的時間,居然就修出一條能用窄軌鐵路運坦克的運輸線坦克在平板車上兩邊的履帶甚至都露在外頭,頗有一種小馬拉大車的感覺。
不過因為這樣平衡性不是很好,轉彎時很容易把坦克甩下車甚至造成火車脫軌,因此只能用十幾碼的速度慢慢開,而且還不帶炮彈少帶燃油盡可能減重戰爭時期坦克在運輸時由于擔心路上會遭到敵人襲擊或空中轟炸,因此大多都是戰備狀態,必要時能短時間內機動或投入戰斗。
最終這三百多公里的路足足運了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