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難怪李云龍會罵張大彪,這次作戰張大彪的一營是打主攻,情報工作也是一營做的。
張大彪在這方面馬虎了,他以為鬼子還是像以前一樣把兵力布署在城外,于是就派一隊偵察兵在白天偵察鬼子在城外的布置:戰壕在哪、鐵絲網在什么位置,另外還有交通壕、地堡、雷區等一一在地圖上標注,偵察兵甚至還抓了幾個“舌頭”問情況,但這些舌頭顯然都沒有暴露鬼子主力調回城內的事。
然后一打起來,城外很容易,不過半個多小時就打穿了。
一打到城內就發現問題大了:
進入東區的部隊發現到處都是華夏百姓,鬼子混雜在其間布署用百姓當擋箭牌,有時還會偽裝成百姓然后突然對八路軍發起襲擊。
鬼子偽裝成百姓其實怎么裝都不像,這時期的華夏百姓往往因為營養不良面黃肌瘦的,而鬼子卻身強體壯會有很大的反差。
但八路軍打的是夜戰,而且鬼子還混在百姓家中,這讓戰士們很難分辯結果損失了許多人。
西區的情況更糟,高木信一在這西區布署了主力,并且讓來自“開拓團”的鬼子假扮成華夏百姓……鬼子入侵東北是31年,到現在已經近12年了,“開拓團”最早的一批則是鬼子商人和一部份農民(東北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地),這些鬼子的后代就算剛出生這時也已經11歲。
更可怕的還是鬼子“開拓團”帶來的后代因為長期生活在華夏有相當一部份學會了字正腔圓的華夏語,他們在西區一邊打一邊學華夏人叫喚:
“鬼子在這邊!”
“我們被包圍了!”
“請求增援,請求增援!”
……
結果一隊又一隊的八路軍戰士被騙進陷阱。
打了幾回也沒打進去,八路軍還損失了五百多人傷五十余人。
之所以犧牲人數遠大于傷亡人數,是因為這一仗打得很慘烈,沖進城去的八路軍遇到險情很難被救回來,大多是越救越險,因為進入的部隊會不斷被鬼子用叫聲誤導。
李云龍第一時間就把戰斗叫停命令部隊在外頭只圍不攻。
在等待的這段時間里,李云龍把張大彪叫來罵了個狗血噴頭:
“他娘的,你小子是第一天打仗還是怎么著?讓你偵察就只偵察城外不偵察城內!”
“有你這么打仗的嗎?這么重要的一仗你拍腦袋就上了!”
……
客觀的說張大彪被罵得有些冤,他的情報工作其實還是做得很細的,鬼子把兵力調回城內重新布署這是在聽說第20師團被打穿后發生的事,也就是剛剛才發生一兩天。
另外,城內的百姓被集中到城東統一“管理”,戒備森嚴就算情報人員都無法將情報送出來,這才會造成張大彪的“失算”。
然而打仗這東西就是這樣,它只看結果不看原因。
部隊攻勢受阻損失慘重,原因出在情報上,而張大彪又是負責搜集情報……不找你張大彪還能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