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負責指揮新京的是北原秋葉中將,這個轉移矛盾的計策就是他想出來的。
北原秋葉是在八路軍封城后帶幾個警衛員混進城內上任的,由此也可知他頗有些膽識。
梅津美治郎之所以要臨陣換將,是考慮到之前駐守新京的指揮官主要是偏發展治安、經濟及建設方向,因此那是一個高學歷但沒有多少戰斗經驗的指揮官。
當時誰也沒想到八路軍居然會打到新京,因此這安排沒什么問題。
但現在,這樣的指揮官顯然已經不適合繼續指揮新京作戰。
北原秋葉是關東軍中以防御戰出名的指揮官,當初諾門罕戰役鬼子敗退時,就是北原秋葉指揮著部隊在后方掩護為帝國軍隊爭取到了一點撤退時間,否則那場戰斗帝國軍隊至少還要多損失數萬兵力。
梅津美治郎派他到新京“臨危受任”,其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他能守住新京與八路軍打“持久戰”。
北原秋葉一進入新京就馬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改革不是說對軍隊的改革,而是對百姓“控制”方向的改革。
北原秋葉在會議上對部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首先應該要清楚一點:哪些人是我們能抓得住的,哪些人是我們無法抓住的!明確這一點后,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展開行動,才不會犯下錯誤!”
接著北原秋葉又把這話往細里分析:
“華夏百姓,是我們抓不住的人群!即便他們中有許多人表面上對帝國表示忠誠!”
“我承認他們中有一部份人是真心實意的忠于帝國,但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
“之前一次又一次的戰役充分證明,華夏人總是會在關鍵時刻選擇背叛帝國!”
“因此,我們應該果斷把這部份人群放棄!”
“華夏有句話,叫‘有舍才有得’!”
“我們只有放棄這部份人,才能抓住我們能抓得住的那些人!”
……
北原秋葉這番話對原新京的鬼子軍官有如醍醐灌頂,紛紛點頭稱是。
他們之前就是想要把百姓全部控制在手里,結果在華夏百姓身上浪費了太多時間。
要知道帝國與華夏之間存在直接的仇恨,華夏百姓不可能相信帝國所謂的共榮圈理念,盡管有部份人在新京生活得很好,但八路軍打進來時他們該背叛還是會背叛。
因此,帝國想要完全控制他們是在浪費時間。
其它人群就不一樣了,比如帝國移民、棒子移民等等。
于是,北原秋葉的方針馬上就得到了實施,鬼子有意挑起城內其它人群對華夏百姓的仇恨,拉一幫打一幫由此達到穩固城內防御的目標。
這的確很有效。
雖然華夏百姓依舊是新京的主體,但他們卻是弱勢群體,而其它人群在打擊華夏百姓的同時就切斷了自己的后路被鬼子綁在了戰車上。
于是,新京的防御在短短的幾天就得到了穩固。
只不過這是的以犧牲華夏百姓的財物乃至生命為代價換來的。
同時北原秋葉也是在逼迫王學新動手。
因為北原秋葉明白,隨著時間流逝新京的內部矛盾將再一次爆發,那時很可能就一發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