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我們可以采用‘一域多層四四制’戰術!”
“一域多層四四制?”飛行員們一臉迷糊的望向王學新,接著又面面相覷。
飛行員們不管是從哪里調來的,也不管是陸航還是海航,戰斗經驗多還是經驗少,全都沒聽過這戰術。
王學新解釋道:“一域指的是一個空域,也就是指在該空域要完成的作戰任務或達成的戰略目標;多層指戰機編隊的上中下左右立體分布,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四四制指的就是每四機一個小編隊!”
接著王學新又解釋道:“這四機編隊不一定要完全保持隊形,他們隨時可以轉換為雙機編隊,完成某個任務或單次作戰后再編回四機!”
飛行員們沉默了一會兒,潘文力就帶著些不確定的語氣問:“團長,這么干能行嗎?”
飛行員會對王學新提出的戰術持保留意見是很正常的。
因為戰場上提出任何新戰術都要謹慎再謹慎,一旦戰術不能就會將優勢逆轉為劣勢使部隊遭受慘重傷亡。
相比之下反而是老戰術比較保險,因為它是在戰場上驗證過親測有效的。
即便現在知道以“殲2”的速度不再適用老戰術,那也要打幾仗確定之后再說。
接著潘文力就提出幾個問題:
“團長,如果四機小編隊戰斗力不足呢?”
“擺在面前的敵人可是幾十架甚至上百架戰機啊,而我軍卻用四機或是八機與其面對!”
“而且編隊與編隊之間距離還很遠……”
“到時會不會變成添油戰術四架四架的飛上去讓鬼子打了?”
飛行員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王學新明白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之前習慣于駕駛螺旋槳戰機與敵人作戰。
在他們的戰斗里,在一場戰斗中能擊墜一兩架敵機已經相當不錯了。
現在就算換成了速度快的“殲2”,戰果翻倍總差不多了吧?
一架擊墜敵人四架,那么八機編隊也只有擊墜三十幾架。
這么一對比,鬼子大機群的實力是不是依舊比八路軍強很多?八路軍是不是要打敗仗了?
王學新笑了笑,說:“同志們,這是螺旋槳戰機的作戰思維和兵力對比模式。你們應該轉變這種慣性思維,我們應該要明白,數量只有在敵我戰機性能差不多的情況才有優勢,一旦我軍戰機性能提升到某個層面,敵人的數量優勢不只不是優勢,反而可能是劣勢了!”
飛行員們一時不敢說話,他們還是很難相信這一點:四到八架戰機,或者再增加一兩個編隊就能對抗敵人上百架戰機,這實在很難想像。
但康政卻表示認同:“速度,同志們!‘殲2’的速度已經提升到敵人根本無法與之匹敵的程度,只要我們始終保持這速度作戰,敵人就基本沒有機會擊墜我方戰機。那么,敵人戰機的數量優勢還有意義嗎?”
被康政這么一提醒,飛行員們覺得這話還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