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有一點沒猜對,孫爾威說鬼子的“弗蘭克”戰機速度達到680公里并不是騙他的,而是鷹醬此時也不確定“弗蘭克”戰機最高時速是多少。
因為不確定,所以就使用了“料敵從寬”的原則將其時速往上加,于是就將640變成了680。
這是鷹醬在“零戰”之后養成的習慣。
“零戰”之前鷹醬普遍看不起鬼子戰機。
他們認為鬼子工業基礎薄弱,機床之類的都是從鷹醬、漢斯等國進口,發動機也是仿制的,缺乏自主研發和改進的能力。
在這情況下鬼子能生產出什么好飛機來與鷹醬作戰?!
因此初期鷹醬在面對鬼子尤其是鬼子海軍時很有信心,他們認為這種作戰應該是實力的碾壓。
結果戰機一架架的飛到空中全都有去無回,這讓鷹醬對鬼子完全改觀并采取了謹慎的態度。
到鬼子研發出“疾風”時,鷹醬是受到這態度的影響以為鬼子在試飛時不是最佳水平,于是往上多加了一些這才到了680。
鷹醬沒想到的是,這款戰機的最高時速說640公里都虛高了。
640公里只是“疾風”戰機的紙面數據,此時的鬼子習慣于“虛報戰功”因此用狀態最好且沒有負重的戰機飛出640公里,至于之后的戰斗狀態是否能達到這速度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了。
再加上此時的鬼子因為兵源緊缺把大量熟練的技工都派到戰場上,到生產“疾風”時良品率很低,這造成“疾風”在實戰中的時速只有623公里,實用升限也沒有它吹噓的那樣達到11000米,跟“拉5”比起來還差了一截。
這也是王學新不太擔心的原因之一:“殲2”已經出來了,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實力碾壓,“殲1”還比鬼子最新戰機略好……實在不行就加速躲唄,制空權就由“殲2”來,有什么好怕的?
“怎么樣?”孫爾威見王學新沉默不語,以為他在考慮自己的建議:“我們很樂意為貴軍提供先進的戰機甚至是相關技術,誰讓我們是盟友呢?”
盟友是假,希望八路軍的軍工走到另一個死胡同里是真……在全球即將迎來噴氣機時代的當口向八路軍推銷螺旋槳戰機技術,不是蠢而是真的壞。
“抱歉,孫爾威!”王學新回答:“我認為這些戰機可能并不適合華夏……”
“不不,你沒聽明白,王!”孫爾威笑道:“我們打算賣給你們的技術不是‘野貓’戰機的,艦載機可以是‘地獄貓’,陸上戰機可以是新型‘野馬’,如果你們感興趣的話……”
王學新知道孫爾威說的“新型‘野馬’”是什么意思。
早期“野馬”戰斗機其實沒什么出色的地方,但在1942年后鷹醬與日不落合作給“野馬”換上了梅林發動機,這使“野馬”戰斗機在時速大幅提升的同時航程還達到了驚人的2755公里。
“想想吧,2755公里!”孫爾威強調道:“它的航程甚至可以媲美鬼子的‘零戰’,只要裝備這款戰機你們在東北可以說是無敵的,它可以橫穿整個東北可以保護你們的海岸線,有了它就意味著戰爭就要結束了!”
這的確是個很誘人的說法,尤其在航程上可以媲美“零戰”,這可以說命中八路軍航空隊的要害……八路軍的戰機一直都有航程不足的問題,包括“殲2”的航程也沒到可以放心飛的地步。
但“野馬”卻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