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這一點,冷華就當機立斷下令:“全體都有,避開鬼子戰機撤出戰場!重復,避開鬼子戰機撤出戰場!”
“拉5”想要撤出戰場的話鬼子戰機不可能追得上。
雖說“拉5”只有634公里的時速而“疾風”卻有640公里。
然而這只是紙面上的數據,實際上“疾風”只有623公里的時速。
更何況,即便“疾風”有640公里的時速,它想要追上“拉5”也不容易……兩者只有6公里的時速差需要10分鐘才能接近1公里,而且這還沒考慮俯沖、爬升能力。
因此“拉5”一拉機頭朝鬼子相反的方向飛,鬼子的“疾風”就只能看著遠去的“拉5”興嘆。
事實證明冷華的指揮是正確的,因為不久后電臺里就傳來指揮部的命令:“全體撤出戰場,重復,全體撤出戰場!”
這就是戰機指揮員的重要性。
戰機間的戰斗變化太快了,如果等到指揮部命令再做出反應,這會兒第四航空隊只怕已經與鬼子戰機打成一團很難撤出,即便能撤出也要付出傷亡幾架的代價。
但冷華的指揮卻避免了這種情況發生。
這一來鬼子機群就更是慘不忍睹,他們此時背對著八路軍的新型戰機飛行員必須回頭才有可能觀察到敵人的位置,這顯然比之前正對著的躲避要困難得多。
八路軍飛行員哪里還會跟他們客氣,在一片機炮聲中一架架“疾風”就在鬼子飛行員不甘的嚎叫聲中墜往地面。
川野德治郎的戰機也沒能逃脫,它是被康政盯上了。
康政之所以盯上它,是因為康政發現這架戰機居然能在其它戰機轉向沖向“拉5”之前調頭逃跑。
這說明這架戰機知道其它戰機下一步要做什么。
也就是說,這架戰機里坐著的鬼子指揮員,否則他不可能未卜先知。
康政當即拉起機身在空中做了一個漂亮的倒飛回頭俯沖向目標。
那一刻康政也被突然出現在眼前的目標嚇了一跳,他沒想到“殲2”的速度會這么快,剛調過頭來目標就已經在眼前了,目測距離大概只有五百多米。
這時的康政根本就來不及把機身翻轉回頭也來不及追逐,他甚至來不及反應全憑直覺繼續保持著倒飛俯沖,在機頭接近目標的一霎那打出幾發炮彈……
“轟”的一聲目標在不遠處爆炸解體,由于距離太近康政都能感覺到爆炸時傳來的沖擊波。
康政有些懊惱,下定決心這種危險動作往后不會發生了,甚至回去后還要作為反面教材。
這想法沒錯,“殲2”對鬼子戰機擁有巨大的速度優勢和射速優勢,完全可以選擇一種更安全的戰術將目標擊墜。
康政剛才雖說擊墜了目標,但卻冒著與目標撞機以及受目標爆炸波及的兩項風險。
幸運的是戰機沒什么事,回去后發現只是戰機下方被爆炸時的碎片打出幾道痕跡沒能擊穿。
鬼子飛行員一看到這情況才意識到被大隊長給騙了,于是不約而同的朝幾個方向散開逃跑!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