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梅津美治郎的角度考慮戰事,雖然他始終不愿意相信八路軍能生產出恐怖如斯的戰機,但戰斗還要繼續。
梅津美治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東京方面聯系。
他在電報里詢問:“現在八路軍擁有更先進的‘流星’戰機,也就意味著我軍對新京及平安村的進攻沒有制空權!既然如此,我軍該如何面對八路軍的空中壓力和機械化部隊的壓力?”
梅津美治郎這話是出于現實的考量。
此時的關東軍已經因為燃油奇缺戰車、飛機都開不動了,僅存的一點燃油都用來給炮兵拖火炮拉炮彈。
即便如此炮兵的汽車還嚴重不足,許多火炮和炮彈都是用騾、馬甚至學以前的八路軍一樣用獨輪車或人力挑。
這其中當然又是押了一大批的華夏百姓上來充作后勤隊。
然而,將華夏百姓充作苦力運輸補給雖說勉強能運作能支持前線的戰斗,但這運輸線既緩慢又脆弱。
八路軍機械化部隊只需要隨便繞后一打,整條運輸線就會崩潰。那些被充作苦力的華夏百姓甚至會帶著裝備彈藥和補給一窩蜂的逃到八路軍那去!
那么這場仗要怎么打?
沒有制空權壓制八路軍炮兵和機械化部隊,關東軍后方就到處是漏洞到處是弱點,而且還是一擊即潰的那種。
梅津美治郎這話有向東京抗議也有推卸責任的意思:說好的制空權呢?現在沒有制空權打敗仗就不怪我啦!那是不是應該就此撤退了?
梅津美治郎是希望撤退。
他認為沒有制空權幾乎就意味著這場戰役的失敗,因為他們作戰的這一帶是廣闊的平原制空權具有決定意義。
此時帝國應該暫緩進攻至少要等搞清楚狀況后再發起進攻。
但東京方面卻不是這樣想的,其給梅津美治郎的電報用了質問的口氣:
“沒有制空權就沒法打仗了嗎?”
“關東軍什么時候淪落到這地步了?”
“如果都像你這樣的想法,當年八路軍早該投降也就沒有今天這樣的麻煩了吧!”
“當初八路軍可是既沒有燃油也沒有飛機,他們卻一直堅持到現在!”
“可是你們呢?”
……
這話罵的是,八路軍在裝備條件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依舊在堅持,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史上的將來在志愿軍戰場上也是這樣。
這就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服輸、不屈服、敢于面對強敵的精神。
只不過東京方面沒考慮到的是,八路軍在裝備懸殊時也只能服從客觀規律進山與鬼子打游擊,而現在卻要求關東軍在平原朝裝備優勢且占據地利的八路軍發起進攻。
這恰恰是王學新想要的。
王學新是從電報破譯中得到東京給梅津美治郎的命令。
當陳松勇將電報內容整理從文件遞到王學新手里時,王學新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原因就是鬼子缺油,鬼子全國都缺油,不久之后甚至還會斷油!
而平安村的石油可以說是鬼子唯一的希望。
為了這個希望,東京會毫不猶豫的犧牲關東軍。
王學新煞費苦心的折騰了這么多名堂,要的就是鬼子犧牲關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