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可能轉為生產用煤做燃料的飛機、坦克和汽車吧?
汽車似乎勉強可以,頑軍在燃油急缺的情況下還出現了燒柴的汽車。
但飛機、坦克讓它燒煤……那畫面就一言難盡了!
所以,盡管此時八路軍平安村的石油還沒確定,鬼子依舊下定了決心將工業搬遷。
萬一要是有了呢?
就算關東軍拿不下平安村,那棒子不還跟“滿洲國”連著嗎?
工業放在棒子那也還有一線希望,有朝一日還有可能打回“滿洲國”再奪取平安村搶到石油呢!而放在本島卻是一點希望都沒有,那還有什么理由不搬?
于是一條接著一條的生產線都搬到棒子那,其中也包括“烈風”戰機和“疾風”戰機的生產線。
這可以說是一種蝴蝶效應吧!
史上鬼子的“烈風”戰機之所以只生產10架,是因為其生產線眼看就能批量生產時就被鷹醬盡數炸毀了,最后鬼子用了三個月全力恢復生產,但已經來不及了……聯合艦隊因為沒有合適的艦載機而全面戰敗,航母已經被鷹醬一艘接著一艘擊沉,再生產“烈風”艦載機已毫無意義。
可是現在,原本應該被鷹醬炸毀的“烈風”艦載機生產線卻因為搬遷到棒子那而沒有被炸毀,此時甚至順利進入批量生產,這就給了小澤治三郎一線希望。
“知道漢斯的‘虎式’戰車為什么會不敵毛熊的‘t34’嗎?”小澤治三郎自問自答:“不是因為‘虎式’戰車不夠優秀,而是它的產量遠不如‘t34’,所以……”
大林末雄馬上就明白了:“所以,八路軍新型戰機也有可能是這樣的情況!它雖然先進但數量和產量可能不如我們,于是最終勝利的還是我軍!”
“是的!”小澤治三郎點頭道:“我們更應該在八路軍新型戰機形成規模前,或者在他們布局完成前主動進攻,否則我們就沒有機會取勝,明白嗎?”
“明白!”大林末雄是真的聽明白了。
如果八路軍新型戰機形成規模,到了其數量已經可以突破帝國艦隊的防空火力時候……那時帝國艦隊還想進攻就必死無疑:雖然八路軍“殲2”沒有反艦能力,但它們的后面緊跟著成片的反艦飛彈,而且帝國因為沒有制空權無法攔截,軍艦就會是敵人的一個個靶子。
至于八路軍的布局,身為參謀長的大林末雄也知道其中意義。
比如八路軍在東港附近修建一座機場將大批“拉5”布署在東港附近。
或者在東港布署大批的反艦飛彈……聯合艦隊同樣也沒有機會。
因為即便是最先進的戰機“疾風”或“烈風”,與八路軍的“拉5”也不相上下各有輸贏。
所以,帝國必須先發制人,奪取東港接著再與陸軍協同穩步推進,讓八路軍無法在附近修建機場哪怕是臨時機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