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是問到點子上了。
究根結底,海防團處處受制就在于艦載機“野貓”過于落后,它即便用上了現役的防空飛彈也無法與鬼子新型戰機抗衡。
但如果用上新型防空飛彈也就是使用加了四氫吠喃和鋁粉這種新型燃料的飛彈就不一樣了,這種接近兩倍音速達到2100公里時速的飛彈毫無疑問能擊落現在的任何戰機,可能連“殲2”都逃不掉……它其實就是帶到空中的防空飛彈。
不過王學新搖了搖頭,回答:“我剛剛問了研究所,蘇教授的回答是至少要半個月后才能生產出一批!”
雖然飛彈沒有重新設計過,但因為推力不一樣因此整個飛彈的飛控系統都要換掉并進行測試……原本的飛控系統是針對舊燃料設置的,不換的結果就是飛彈將在空中做布朗運動。
因此半個月都算快的了,蘇教授在前面加了一個“至少”,是估計半個月都出不來。
既然空空飛彈如此,空射型反艦飛彈也就差不多了。
“半個月……”陳松勇和張宗平聽到這個答案不由一陣沮喪。
等到半個月后鬼子只怕已經順利占領東港了。
面對目前這局面,王學新也沒有什么好辦法,這可以說是八路軍作戰體系中的一個漏洞:
海防團艦載機是短板。
“殲1”航程是短板。
反艦飛彈速度慢容易被攔截是短板。
“殲2”數量少是短板。
所有的短板合在一塊就出現了一個來不及彌補的缺口,而小澤治三郎正是看到了這個缺口主動出擊,這才打王學新一個措手不及。
接著陳松勇和張宗平兩人又出了許多主意,他們甚至都想到了將李長富的機械化旅或夜視儀調到東港增援,但全都一一被王學新否決了。
“夜視儀在東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為鬼子是白天進攻。”
“機械化旅必須擺在鴨綠江一線,否則鴨綠江防線就破綻百出!”
“再說了,鬼子到時是用軍艦的艦炮對著岸上猛轟,機械化旅上去了還不是白送?”
……
就在王學新與兩個參謀討論時,就聽到通訊兵上前報告道:“團長,東港遭到鬼子艦隊轟炸!”
王學新不由罵了聲:“他娘的,來的還真快!”
小澤治三郎那邊其實很清楚,這場仗打的就是時間。
他擔心的倒不是八路軍即將要出現的新型空空飛彈或空射型反艦飛彈,畢竟他還不知道有這兩樣東西。
他擔心的是八路軍的“殲2”……一旦八路軍生產出更多的“殲2”并飛上天空,那么他這個計劃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因此小澤治三郎才在陸軍沒準備好進攻的情況下搶先對東港發起炮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