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自然給了小澤治三郎很大的信心,他對參謀長說道:“大林君,就讓我們放手一搏,給八路軍看看帝國艦隊的真正實力吧!”
“是!”大林末雄應聲。
如果是在海岸線附近與八路軍海防團作戰,大林末雄或許沒有信心,因為八路軍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新型戰機。
但如今八路軍海防團卻駛出港口甚至還主動深入海洋,那就跟找死沒什么區別了!
通訊兵不斷的報來了海防團的坐標,距離已經迫近到兩百公里了。
在此之前,敵我雙方的航母基本不可能迫近兩百公里距離。
因為早在五百公里左右,雙方艦載機、偵察機就到處搜索敵方艦隊的位置,一旦找到就會派出艦戰、艦攻、艦爆遠程轟炸敵方航母。
然而,這次作戰卻十分詭異的到了兩百公里距離而且彼此雙方都知道對方艦隊準確位置卻誰都沒有率先發起攻擊。
這并不奇怪。
對小澤治三郎而言,他知道八路軍艦隊裝備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的防空飛彈,如果帝國軍隊貿然出擊,他的艦載機很可能會損失慘重。
對八路軍海防團而言,他們的艦載機是落后的“野貓”,而鬼子卻裝備有不知名的新型戰機……貿然出擊同樣有可能損失慘重。
因此,敵我雙方都很默契的進入反艦飛彈射程準備打一場飛彈大戰。
又等了一會兒,小澤看看距離已經差不多了,就大聲下令:“飛彈準備!”
“飛彈準備!”
……
命令一聲聲傳下去,早就準備好的鬼子飛彈飛行員飛奔到他們的發射架前,接著在地勤人員的幫助下鉆進飛彈。
鬼子使用的“人操飛彈”為了保證氣密性和結構的穩定,只能在飛彈側面挖一個比狗洞大不了多少的小孔,飛行員幾乎就是被地勤人員推進駕駛艙的。
等飛行員進去并檢查無誤沒有需要的東西后,地勤人員再從外面將入口封死。
因此,一句輕松的“飛彈準備”,幾乎就宣告這批飛彈飛行員的性命即將結束。
接著小澤治三郎接連下了兩道命令:
“第21飛行戰隊起飛!”
“第32飛行中隊,第一小隊起飛!”
第21飛行戰隊是鬼子的“零戰”戰隊,一個戰隊36架“零戰”。
第32飛行中隊就是鬼子的“烈風”中隊,總共只有10架也就是兩個小隊再加一個分隊。
起飛第一小隊也就是只起飛四架“烈風”。
之所以只起飛四架“烈風”是有原因的。
戰機越早起飛就意味著燃料越早耗盡,當戰斗進入到白熱化時其后勁就不足了。
小澤治三郎希望第一批4架“烈風”打頭陣先小試牛刀,之后等八路軍機群已經投入戰斗時另6架“烈風”再帶著充足的燃料和彈藥起飛大顯神威。
單從航母大戰的角度而言這種安排是合理的。
只是小澤治三郎沒想到,他的另外6架“烈風”根本就沒有起飛的機會……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