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對當前這局面也很無奈。
他不知道該怎么評價這一仗,百戰團或許是一支能打硬戰、能打正規戰的部隊,兵力多裝備好,補給相對也充足。
問題在于百戰團裝備再好補給再足也比不過鬼子,再加上還有素質的差距,能跟鬼子打硬仗嗎?
反倒是像獨立團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卻讓鬼子很難適應,于是獨立團的戰果反而比百戰團大得多。
但是,戰場上的東西不是怪誰不行說是誰的責任就能解決問題的。
此時的現實就是鬼子在面前死死的頂著啃不動。
這或許是因為鬼子知道他們沒有退路……再退一步其東西兩道防線就碰到一塊,于是只能背靠背作戰。
冷兵器時代背靠背作戰或許還不是什么問題,但熱兵器時代就意味著沒有防御縱深、沒有生存空間、兵力過于密集等等。
比如炮兵擺哪?
指揮部擺哪?
敵人若兩面同時進攻該防哪一面?
不管防哪一面必然會出現背對著敵人的情況,于是防得了前面就防不了后面,部隊很快就會因此崩潰。
但八路軍就是差這么一點點。
獨立團只要再往前推進十幾米,打下面前這道有如山脊似的座落于高處的房屋,然后獨立團戰士往高處一站,就可以看到鬼子東面防線的背面。
到時候,東面的鬼子就要承受來自東西兩面火力的夾擊。
鬼子也許就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不管負出多大代價也死死的守住面前這幾道土墻,七連幾次用手榴彈攻勢發起沖鋒,但最終還是被他們給打了回來。
這會兒鬼子也學乖了,他們先是分散隱蔽,藏在廢墟中、土墻后,甚至還有枯井里……
他們盡量避開八路軍手榴彈的投擲范圍,等八路軍投擲完手榴彈發起沖鋒時,他們再反投手榴彈發起反沖鋒。
這讓八路軍有種夠不到又打不著的感覺。
正在王學新苦惱時,一個人提著槍貓著腰從后頭上來了,他蹲在王學新身旁激動的叫了聲:“王學新同志!”
王學新定睛一看,正是被稱作五金的一分廠主任吳為民。
“吳主任,你怎么來了?”王學新往五金身后看了看,吳為民來了,是不是說蘇欣也上來了?
不應該啊,他們來這干嘛?
五金似乎是看穿了王學新想法,說道:“就我來,我是來送炮的!”
“炮?”王學新疑惑的望著五金。
“對啊!”五金回答:“你忘了?咱們一塊整的那個五零小炮!”
“五零小炮……它已經可以打了?”王學新又驚又喜。
這可是雪中送炭啊,剛才王學新還在為夠不著敵人而發愁呢,馬上兵工廠就把五零小炮送上來了。
不過,這也太快了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