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注意棱線,這是重中之重。”王學新拿著鐵鍬在山頂陣地上走了一圈,就指著幾個位置說道:“比如這,這,還有這,都是能把手榴彈從反斜面甩到正斜面的地方,不利用就是傻子。”
說著王學新又指著其中一個位置說道:“尤其這一段,另一面是十幾米高的懸崖,鬼子基本不能從這兒進攻。我軍手榴彈往對面一甩就能封鎖鬼子上山的山路……這將直接影響敵人的兵力展開以及彈藥補充!”
指導員趕忙在本子上記著。
李云龍和趙剛聽著就連連點頭。
這其中尤其是李云龍,他原以為反斜面戰術只是無奈下的一種妥協,打起來也占不了太大的便宜,現在被小東北這么一說,發現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反斜面工事的第一道防線最好建在距山頂陣地五十米的位置!”王學新繼續說道:“如果太近,很容易陷入被動肉搏戰。太遠,則不利于我軍反攻。”
趙剛沒怎么聽懂,李云龍卻聽明白了,他嘀咕了一句:“這小東北有兩手啊,這話說的就跟打了幾十年仗似的!”
看著趙剛疑惑的表情,李云龍就小聲解釋道:
“防線要是太近,鬼子只要往前打上一排手榴彈,不管能不能炸著,乘著煙霧端著刺刀往下一沖……咱們就陷入‘被動肉搏戰’了。”
“這時鬼子是做好準備而且還居高臨下,而我們連刺刀都沒來得及上,再加上呆在戰壕里活動不方便,多半就只有等死。”
“防線要是遠了,我們要想反攻山頂陣地就難了,會被鬼子的火力壓得死死的。”
“五十米的距離不多也不少,那是無齒吃豆腐,剛好!”
“鬼子沖下來我們有時間防、有時間守,有時間反應。”
“我們沖上去,幾步就逼近打手榴彈的距離,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手榴彈往上一甩,炸他個七葷八素的就往上沖。那鬼子還能頂得住?”
被李云龍這么一分析,趙剛也覺得有道理。
暗道原來這反斜面戰術還有這許多講究,小東北真他娘的是個人才,這一沒上軍校二沒作戰經驗的,居然能想到這些!
后來有一天,趙剛還真問起了這事。
王學新是這么回答的:“政委,這不算啥吧!我就是……平時有事沒事就想著兩隊兵,一隊是鬼子一隊是我們,然后兩隊兵在腦子里沒日沒夜的打來打去,這戰術就這么出來了!”
趙剛聽著就“哦”了一聲:“說得對,這是想像力!打仗是非常需要想像力!小東北,你他娘的都成了戰術家!”
王學新可真不敢稱什么“戰術家”,這其實就是志愿軍對付美國佬的東西,他不過是拿來用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地表工事與地下工事聯系,還有上、中、下三層防御體系,還有“后正斜面”與“前反斜面”的互相掩護及戰術協同等等。
坑道工事可要比地道戰復雜得多、靈活得多同時也有用多了。
這說得就連李云龍這個被稱為“戰場上有一套”的團長都是一愣一愣的。